中低温下(350—450℃)铁酸锌脱硫剂的制备、表征与活性评价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 第1-28页 |
| ·序 | 第10-11页 |
| ·国内外高温煤气脱硫简介 | 第11-16页 |
| ·高温煤气脱硫剂 | 第11-16页 |
| ·铁酸锌脱硫剂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活性组分铁酸锌的制备技术 | 第16-17页 |
| ·助剂的影响 | 第17-18页 |
| ·造孔剂的影响 | 第18页 |
| ·粘接剂的影响 | 第18-19页 |
| ·ZnO与Fe_2O_3摩尔比 | 第19页 |
| ·ZnFe_2O_4脱硫剂的还原硫化 | 第19-20页 |
| ·ZnFe_2O_4脱硫剂的再生 | 第20-21页 |
| ·高温脱硫反应器的选择 | 第21-23页 |
| ·脱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 ·脱硫剂的粉化 | 第23-24页 |
| ·脱硫剂在中低温活性不高 | 第24-25页 |
| ·再生机理不完全清楚 | 第25页 |
| ·高温煤气脱硫过程中的副反应 | 第25页 |
| ·课题选择及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微量硫元素分析仪 | 第28页 |
| ·温度及流量的调节 | 第28页 |
| ·活性组分铁酸锌制备的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 ·铁酸锌脱硫剂活性评价实验装置 | 第29页 |
| ·实验所用气体的配置和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硫化氢气体的配置 | 第29-30页 |
| ·进口硫化氢气体的检测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铁酸锌脱硫剂的制备 | 第31-45页 |
| ·序 | 第31页 |
| ·脱硫剂的制备方法 | 第31-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 ·共沉淀试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 ·粘接剂 | 第34-36页 |
| ·造孔剂 | 第36-37页 |
| ·润滑剂 | 第37页 |
| ·实验方案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40页 |
| ·影响脱硫剂制备的因素: | 第40-45页 |
| ·加料方式 | 第40页 |
| ·共沉淀温度 | 第40页 |
| ·沉淀pH值 | 第40页 |
| ·共沉淀滴定速度 | 第40-41页 |
| ·沸腾 | 第41页 |
| ·滤饼的干燥 | 第41页 |
| ·活性组分的焙烧温度: | 第41-43页 |
| ·成型后的焙烧温度 | 第43-44页 |
| ·粒度 | 第44页 |
| ·捏合周期 | 第44页 |
| ·加水量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铁酸锌脱硫剂的活性评价 | 第45-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 ·固定床反应器装置 | 第45-46页 |
| ·实验条件 | 第46-47页 |
| ·脱硫剂的化学成分及物性参数 | 第47页 |
| ·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9页 |
| ·硫化部分 | 第48-54页 |
| ·再生部分 | 第54-55页 |
| ·脱硫-再生循环试验 | 第55-59页 |
| 第五章 铁酸锌脱硫剂的表征 | 第59-68页 |
| ·粘土的差热和热重曲线 | 第59-61页 |
| ·XRD谱图分析 | 第61-65页 |
| ·不同粘接剂的XRD谱图 | 第61-62页 |
| ·玻璃粉的加入 | 第62-64页 |
| ·ZFD7三次硫化的比较 | 第64页 |
| ·ZFD7三次再生的比较 | 第64-65页 |
| ·脱硫剂的物性测试 | 第65-68页 |
| ·孔结构参数测定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全篇总结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