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
1 绪论 | 第1-15页 |
·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概况 | 第6-9页 |
·20世纪下半期钢铁工业的回顾 | 第6-7页 |
·21世纪钢铁工业展望 | 第7-8页 |
·钢铁强国的概况 | 第8-9页 |
·我国钢铁业的现状与未来 | 第9-11页 |
·5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回顾 | 第9-10页 |
·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展望 | 第10-11页 |
·地方钢铁骨干企业的概况 | 第11页 |
·广西柳钢集团公司的现状 | 第11-15页 |
·(集团)公司概况、产品结构及市场环境 | 第11-12页 |
·现有主要生产设施及能力 | 第12-1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公司改变现状的途径 | 第15页 |
·适度扩大规模 | 第15页 |
·加强连铸后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第15页 |
2 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 | 第15-21页 |
·品种、规模程度 | 第15-19页 |
·线材 | 第16-18页 |
·小型材 | 第18页 |
·中型材、H型钢 | 第18页 |
·中厚板 | 第18页 |
·产量规模和品种结构的关系 | 第18-19页 |
·可行性简析 | 第19-21页 |
·区位优势 | 第19页 |
·产业政策 | 第19-20页 |
·市场环境 | 第20页 |
·建设项目 | 第20页 |
·资金筹措 | 第20页 |
·经济性 | 第20-21页 |
3 连铸后续技术的研究应用 | 第21-93页 |
·连铸坯全“一火成材” | 第21-26页 |
·中板厂“一火”成材改造 | 第22页 |
·中型轧钢厂“一火”成材改造 | 第22-23页 |
·小型轧钢厂“一火”成材改造 | 第23-24页 |
·线材厂“一火”成材改造 | 第24-26页 |
·热送热装技术 | 第26-40页 |
·热送热装工艺的概念和意义 | 第26-27页 |
·连铸小方坯热送热装工艺方案 | 第27-29页 |
·三种输送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 第29页 |
·保证按炉送钢的制度实现的手段和措施 | 第29-30页 |
·生产过程计算机管理模型系统功能 | 第30-40页 |
·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现代化 | 第40-43页 |
·现状 | 第40-41页 |
·中板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 | 第41页 |
·连轧棒材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 | 第41-43页 |
·柳钢近期技术改造展望 | 第43页 |
·高速线材现代化改造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 第43-93页 |
·高速线材改造工程 | 第43-47页 |
·新建高速线材生产线设计指标 | 第43-44页 |
·工艺方案 | 第44-46页 |
·主要设备组成 | 第46页 |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 第46-47页 |
·高速线材加热炉区工艺流程及配置的设备 | 第47-54页 |
·加热工序 | 第47页 |
·炉区工艺过程 | 第47-48页 |
·加热炉主要尺寸和技术特点 | 第48-49页 |
·加热炉炉体结构 | 第49页 |
·供热系统 | 第49-50页 |
·燃烧器 | 第50页 |
·煤气管道系统 | 第50-51页 |
·能源介质 | 第51-52页 |
·加热炉的性能及消耗指标 | 第52-54页 |
·轧钢区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 | 第54-65页 |
·工艺 | 第54-56页 |
·设备 | 第56-65页 |
·车间平面布置及起重设备、运输设施 | 第65-78页 |
·主厂房选址 | 第65页 |
·厂房和起重设备 | 第65-66页 |
·运输 | 第66-78页 |
·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 | 第78-87页 |
·低压供配电系统 | 第78-80页 |
·电气传动 | 第80-81页 |
·基础控制系统 | 第81-85页 |
·传感器 | 第85页 |
·过程系统对设备和参数的检测和控制 | 第85-86页 |
·自动化系统配置 | 第86-87页 |
·后续技术研究、应用的效果及经济分析 | 第87-93页 |
·“一火”成材 | 第87-89页 |
·热送热装 | 第89-90页 |
·高速线材工程建设投资及效益预测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表 | 第97-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