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10-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猪急性脑内血肿时脑组织P_(ti)O_2、P_(ti)CO_2及pH_(ti)等的变化 | 第17-38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一) 材料 | 第17-18页 |
1.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17-18页 |
(二)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18-19页 |
1. 动物准备 | 第18页 |
2. 急性脑内血肿模型的制备 | 第18页 |
3. 颅内压(ICP)的监测 | 第18页 |
4. 脑组织氧代谢多参数(P_(ti)O_2、P_(ti)CO_2及pH_(ti)和脑温)监测 | 第18页 |
5. MRI扫描和脑组织乳酸代谢的MRS测定 | 第18-19页 |
6. 组织标本制作 | 第19页 |
7. 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二、 结果 | 第19-26页 |
1. MAP、ICP和CPP的变化 | 第20-21页 |
2. 脑组织氧代谢多参数变化 | 第21-22页 |
3. 各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22页 |
4. MRI和MRS表现 | 第22-24页 |
5. 大体和病理切片变化 | 第24-26页 |
三、 讨论 | 第26-33页 |
(一) 动物脑内血肿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二) 脑组织氧 | 第27-30页 |
(三) 脑组织CO_2和pH | 第30-31页 |
(四) 脑温 | 第31页 |
(五) 脑组织乳酸 | 第31-33页 |
四、 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第二部分 各种治疗因素对脑组织P_(ti)O_2、P_(ti)CO_2、pH_(ti)等的影响 | 第38-58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一) 材料 | 第38-39页 |
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8页 |
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第38-39页 |
(二)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9页 |
1. 动物准备和脑内血肿模型制作 | 第39页 |
2. 实验步骤 | 第39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39页 |
二、 结果 | 第39-46页 |
1. 吸氧组的各参数变化 | 第39-41页 |
2. 甘露醇组的各参数变化 | 第41-42页 |
3. 过度通气组的各参数变化 | 第42-44页 |
4. 亚低温组的各参数变化 | 第44-46页 |
三、 讨论 | 第46-53页 |
1. 吸氧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 第46-48页 |
2. 甘露醇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过度通气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 第49-51页 |
4. 亚低温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 第51-53页 |
四、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三部分 颅脑外伤病人脑组织氧代谢变化的初步研究 | 第58-72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58-59页 |
(一) 病人资料 | 第58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58页 |
(三) 监测项目 | 第58-59页 |
(四) 统计学处理 | 第59页 |
二、 临床结果 | 第59-64页 |
1. 并发症观察 | 第59页 |
2. 预后结果 | 第59-60页 |
3. 治疗因素对临床病人脑氧参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4. 脑死亡病人的脑氧代谢表现 | 第61页 |
5. 典型病例的脑氧表现 | 第61-64页 |
三、 讨论 | 第64-69页 |
(一) 人类脑组织P_(ti)O_2的正常值 | 第64-65页 |
(二) 脑组织P_(ti)O_2监测在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 第65-66页 |
(三) 临床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伤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 | 第66-67页 |
(四) 脑氧监测的使用体会与注意事项 | 第67-69页 |
四、 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2-73页 |
文献综述:脑组织氧代谢监测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第73-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