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灰斑病近等基因系生化指标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前言第6-13页
 1.1 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第6页
 1.2 大豆灰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第6-7页
 1.3 大豆灰斑病抗病育种及抗性遗传第7-8页
 1.4 大豆近等基因系第8-9页
 1.5 生化抗性机制第9-12页
 1.6 本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2-1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3-16页
 2.1 材料第13页
 2.2 方法第13-1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6-24页
 3.1 PAL活性变化率的分析第16-19页
 3.2 PPO活性变化率的分析第19-21页
 3.3 POD活性变化率的分析第21-24页
4 讨论第24-25页
 4.1 PAL、PPO、POD在大豆对灰斑病抗性机制中的作用第24-25页
 4.2 同一生化指标之间及不同小种之间的异第25页
5 结论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0页
致谢第30-31页
附录第31-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腹腔液中透明质酸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胰腺癌化疗药敏及增敏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