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热塑性弹性体论文

乳聚互穿网络型丁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4页
目录第4-8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8-19页
 1.1 热塑性弹性体发展简介第8-16页
  1.1.1 活性聚合法制备多嵌段型热塑性弹性体第8-10页
  1.1.2 接枝法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第10-11页
  1.1.3 动态硫化法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第11-12页
  1.1.4 乳液聚合法制备互穿聚合物网络型热塑性弹性体第12-16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案第16-19页
  1.2.1 本课题的提出第16-17页
  1.2.2 研究方案和内容第17-19页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第19-25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第19-21页
  2.1.1 实验所用仪器型号及厂家第19页
  2.1.2 实验所用原料规格及来源第19-21页
 2.2 天然胶乳为种子乳液制备乳聚互穿网络聚合物第21-22页
  2.2.1 镶嵌型乳胶粒子的合成第21页
  2.2.2 乳液的凝聚第21页
  2.2.3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第21页
  2.2.4 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的测定第21页
  2.2.5 第二单体结合率的测定第21-22页
  2.2.6 聚合物凝胶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2.7 交联度的测定第22页
  2.2.8 乳胶粒形态的表征第22页
 2.3 丁苯胶乳为种子乳液制备乳聚互穿网络聚合物第22-23页
  2.3.1 一步乳聚法第22-23页
  2.3.2 两步乳聚法第23页
 2.4 聚合物加工成型及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测定第23-25页
  2.4.1 聚合物塑化加工第23页
  2.4.2 聚合物性能测试第23-24页
  2.4.3 聚合物加工成型后微观相态的表征第24页
  2.4.4 聚合物DSC分析第24-25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第25-69页
 3.1 天然胶乳为种子乳液聚合反应配方及工艺条件的确定第25-36页
  3.1.1 乳化剂的选择及乳化剂浓度的确定第25-27页
  3.1.2 引发体系的选择第27-29页
  3.1.3 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29页
  3.1.4 硬单体的选择及加料方式第29-34页
  3.1.5 溶胀时间的考察第34-35页
  3.1.6 聚合物的交联程度第35-36页
  3.1.7 聚合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6页
 3.2 LIPN型天然胶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第36-41页
  3.2.1 交联剂DVB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3.2.2 硬单体配伍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相态的影响第37-40页
  3.2.3 溶胀时间对聚合物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页
  3.2.4 重复加工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3 丁苯胶乳为种子乳液聚合反应配方及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1-43页
  3.3.1 乳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1页
  3.3.2 引发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1-42页
  3.3.3 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42页
  3.3.4 聚合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2-43页
 3.4 丁苯胶乳为种子乳液的不同体系LIPN及相应TPE材料第43-69页
  3.4.1 SBR/PSt体系第43-47页
   3.4.1.1 乳胶粒子形态第43-44页
   3.4.1.2 TPE材料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第44-47页
    1.聚合方法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2、硬单体的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5-46页
    3.重复加工对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3.4.2 SBR/PMMA体系第47-51页
   3.4.2.1 乳胶粒子形态第48页
   3.4.2.2 TPE材料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第48-51页
    1.聚合方法的影响第48-49页
    2.硬单体用量的影响第49-50页
    3.重复加工对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3.4.3 SBR/P(St+MMA)体系第51-59页
   3.4.3.1 乳胶粒子形态第52-53页
   3.4.3.2 TPE材料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第53-59页
    1.硬单体用量的影响第53-54页
    2.交联剂种类的影响第54页
    3.交联剂用量的影响第54-56页
    4.加工和反复加工的影响第56-59页
  3.4.4 SBR/P(St+AN)体系第59-63页
   1.乳胶粒子形态第60页
   2.硬单体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3.加工和反复加工对材料微观相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3.4.5 SBR/P(St+MMA+AN)体系第63-66页
   1.乳胶粒子形态第63-64页
   2.硬单体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4页
   3.硬单体配伍的影响第64-65页
   4.加工和反复加工对材料微观相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5-66页
  3.4.6 其他体系第66-69页
   1.SBR/P(St+IBA+AN)体系第66-68页
   2.SBR/P(St+IBA),SBR/P(IBA),SBR/P(AN)体系第68-69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第73-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武侯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