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小麦发育生理生态特征评述 | 第12-24页 |
1 小麦的温光反应与阶段发育 | 第12-15页 |
·春化作用 | 第12-13页 |
·光周期反应 | 第13-14页 |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反应的相互作用 | 第14页 |
·热效应 | 第14-15页 |
·基本早熟性 | 第15页 |
2 小麦器官发生与阶段发育的关系 | 第15-18页 |
·叶片发生 | 第15-16页 |
·小穗发育 | 第16-17页 |
·小花发育 | 第17页 |
·穗粒数的决定 | 第17-18页 |
3 器官发生与阶段发育的协调 | 第18-19页 |
4 小结 | 第19-24页 |
第二章 小麦器官发育序列化命名方案 | 第24-31页 |
1 小麦叶片、分蘖的命名方案 | 第25-27页 |
·叶片 | 第25-26页 |
·分蘖 | 第26-27页 |
2 小麦生殖器官命名方案 | 第27-28页 |
·小穗 | 第27页 |
·小花 | 第27-28页 |
·籽粒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Ⅰ不同原基分化的动态模式 | 第31-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叶原基分化 | 第32-34页 |
·苞叶原基分化 | 第34-36页 |
·小穗原基分化 | 第36-3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Ⅱ不同原基分化特征的综合分析 | 第4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叶原基、苞原基、小穗原基分化模式的综合比较 | 第42-43页 |
·播期和品种效应的综合分析 | 第43-45页 |
·叶原基、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分化的相互关系 | 第45-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小麦小花原基分化和退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 | 第50-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小花原基分化、退化的基本模式 | 第51-53页 |
·小花原基分化、退化的蘖位差异 | 第53-54页 |
·小花原基分化、退化的品种效应 | 第54页 |
·小花原基分化、退化的播期效应 | 第54-5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8-61页 |
第六章 小麦叶片出生的动态模式 | 第61-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叶片出生的基本模式 | 第62-64页 |
·叶片出生的蘖位差异 | 第64-65页 |
·叶片出生的播期和品种效应 | 第65-6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7-71页 |
第七章 小麦不同播期和品种的发育阶段及其与顶端原基分化的关系 | 第71-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2-79页 |
·小麦不同播期和品种的物候阶段特征 | 第72页 |
·小麦不同播期和品种的穗发育阶段特征 | 第72-74页 |
·小麦不同播期和品种物候期与穗发育阶段的对应关系 | 第74页 |
·小麦发育阶段与顶端原基分化数的关系 | 第74-76页 |
·小麦穗发育阶段与顶端原基分化数的关系 | 第76-7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9-82页 |
第八章 小麦叶片出生与穗分化的关系 | 第82-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2 结果 | 第83-87页 |
·叶龄与穗分化的关系 | 第84页 |
·叶龄余数与穗分化的关系 | 第84-87页 |
·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 | 第8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7-90页 |
讨论 | 第90-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ABSTRCT | 第96-99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