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第2章 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 第14-22页 |
·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 | 第14-15页 |
·港口物流的兴起 | 第15-16页 |
·几种典型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 第16-18页 |
·国际航运中心模式 | 第16页 |
·港口区域物流体系模式 | 第16-17页 |
·港口供应链式战略联盟模式 | 第17页 |
·区港联动—保税港区物流模式 | 第17页 |
·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 第17-18页 |
·几大国际先进港口的物流发展经验 | 第18-22页 |
·鹿特丹港 | 第18-19页 |
·安特卫普港 | 第19页 |
·香港 | 第19-20页 |
·新加坡港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分析 | 第22-25页 |
·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 第22页 |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 第22-25页 |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装备参差不齐 | 第23页 |
·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 第23页 |
·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港口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 | 第23页 |
·物流联盟程度低,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 | 第23页 |
·物流标准化水平低 | 第23-25页 |
第4章 港口物流系统的构成 | 第25-29页 |
·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 第25-26页 |
·港口物流系统的构成 | 第26-27页 |
·基础设施子系统 | 第26页 |
·运营子系统 | 第26页 |
·信息子系统 | 第26-27页 |
·集疏运子系统 | 第27页 |
·协调支持子系统 | 第27页 |
·港口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第27-29页 |
第5章 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 第29-3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1页 |
·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1-33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3-34页 |
·评价集合的建立 | 第34页 |
·各因素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隶属函数(隶属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反模糊化计算 | 第36-37页 |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37-38页 |
第6章 我国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38-44页 |
·评价对象的确定 | 第38页 |
·评价过程 | 第38-40页 |
·数据的收集 | 第38-39页 |
·评价实例 | 第39-40页 |
·评价结果 | 第40-44页 |
·评价分值及排名 | 第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47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44页 |
·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 第44-46页 |
·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 第44-45页 |
·增强基础设施能力 | 第45页 |
·进一步推进“区港联动” | 第45页 |
·加快信息化建设 | 第45-46页 |
·建设自有特色的港口物流 | 第46页 |
·不足之处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60页 |
附表1 专家调查问卷 | 第47-55页 |
附表2 各指标隶属度结果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