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动态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第10-11页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概念的界定第11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评价第11-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现状评价与问题的提出第14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第19-25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第19页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第19-20页
   ·基于委托—代理的激励约束理论第20-23页
     ·经济学视角下的委托—代理分析第20-22页
     ·综合激励模型第22-23页
   ·行为学派的激励理论第23-24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23页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第23页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激励机制分析第25-35页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沿革第25-26页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26-29页
     ·全体公民与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第27-28页
     ·政府和其他投资者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第28-29页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第29页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激励现状分析第29-34页
     ·对基层行长的激励机制不科学第29-30页
     ·对基层行长的激励措施不完善第30-31页
     ·收入分配结果不能体现地域经济的差异第31页
     ·对基层行长缺乏长期的激励手段第31-32页
     ·基层行长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激励模型第35-47页
   ·激励约束均衡机制的博弈分析第35-38页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短期静态激励模型第38-40页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两期动态激励模型第40-43页
     ·改进后激励模型的基本函数关系第40页
     ·改进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均衡解第40-43页
   ·算例分析第43-44页
     ·短期静态激励模型算例第43页
     ·两期动态激励模型算例第43-44页
     ·算例分析第44页
   ·模型的启示及意义第44-46页
     ·关于激励系数β的启示第44-45页
     ·关于基层行长努力程度e的启示第45-46页
     ·关于基层行长风险规避程度σ的启示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第47-59页
   ·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入股票期权激励第47-50页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股票期权制度的绩效分析第47-49页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现实障碍第49页
     ·我国商业银行股票期权制度的设想方案第49-50页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第50-53页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考核体系第50-52页
     ·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OC)方法第52-53页
   ·合理设计基层行长的薪酬第53-54页
   ·注重对基层行长的精神激励第54-56页
   ·我国商业银行基层行长激励模式的构建第56-59页
第六章 论文结论及展望第59-61页
   ·研究结论第59-60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熵理论的指标体系区分度测算与权重设计
下一篇:科技生产力流动与优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