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宏观背景 | 第8页 |
·现实依据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实际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0-1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追溯 | 第11-17页 |
·产业结构的形成及演进 | 第11-14页 |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 第16-17页 |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第17-18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页 |
·新剑桥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页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页 |
·现代经济增长结构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 | 第19-21页 |
第3章 重庆市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现状及分析 | 第21-37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历史沿革和现状特征 | 第21-25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 | 第22-25页 |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衡量产业结构演进 | 第25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横向比较 | 第25-28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标准结构比较 | 第25-26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其它省份的横向比较 | 第26-28页 |
·重庆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城乡差距大,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 | 第28-30页 |
·传统工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亟待重构 | 第30-31页 |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且质量不高 | 第31-33页 |
·重庆市经济增长现状 | 第33-37页 |
·重庆市 GDP 增长概况 | 第33-35页 |
·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效应的重庆市实证分析 | 第37-43页 |
·经济增长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钱纳里经济增长模型 | 第37-38页 |
·将时间因素引入模型 | 第38页 |
·将产业结构变异度引入模型 | 第38页 |
·具体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引入数据并计算 | 第39-41页 |
·将时间因素和结构变异度引入经过主成分分析后的回归模型 | 第41-42页 |
·结论分析 | 第42-43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3-54页 |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政策建议 | 第43-54页 |
·改造传统产业 | 第43-45页 |
·强化支柱产业 | 第45-48页 |
·培育新兴产业 | 第48-51页 |
·创新投资环境 | 第51-52页 |
·完善配套机制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