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关于“想象”的历史溯源 | 第8-11页 |
(一) “想象”在西方美学史中的历程 | 第8-9页 |
(二) 巴什拉的想象观 | 第9-11页 |
二、巴什拉的诗学构架 | 第11-24页 |
(一) 元素诗学 | 第11-17页 |
1、物质想象论的内涵 | 第12-14页 |
2、解释模式:文化情结 | 第14-16页 |
3、无意识的价值 | 第16-17页 |
(二) 现象学诗学 | 第17-24页 |
1、梦想及梦想的“我思” | 第18-21页 |
2、解释模式:原型 | 第21-22页 |
3、意象:本体存在 | 第22-24页 |
三、诗歌意象:梦想的窗口 | 第24-33页 |
(一) 梦想的形而上学:诗歌意象本体论 | 第24-26页 |
(二) 诗学批评实践 | 第26-33页 |
1、诗人与梦想 | 第27-28页 |
2、读者与梦想 | 第28-29页 |
3、作品与梦想 | 第29-30页 |
4、批评家与梦想 | 第30-33页 |
结语:梦想与存在 | 第33-35页 |
注释 | 第35-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