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DA的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内容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模型 | 第15-28页 |
一、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5-17页 |
(二)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二、趋同的基本涵义及检验 | 第18-22页 |
(一) 趋同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二) 各种趋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第19-22页 |
三、空间统计分析原理 | 第22-25页 |
(一) 空间权重矩阵 | 第22页 |
(二)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22-25页 |
四、协整与因果关系原理 | 第25-26页 |
(一) 单位根检验 | 第25页 |
(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25-26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ESDA 分析 | 第28-42页 |
一、样本数据的选择 | 第28-29页 |
(一) 样本尺度 | 第28页 |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8-29页 |
二、吉林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三、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ESDA 分析 | 第31-42页 |
(一)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二)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3-42页 |
第四章 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检验及路径分析 | 第42-56页 |
一、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检验 | 第42-47页 |
(一) 指标变量 | 第42页 |
(二) δ-趋同的检验 | 第42-44页 |
(三) β-趋同的检验 | 第44-47页 |
二、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路径分析 | 第47-52页 |
(一) 数据及要素说明 | 第47-48页 |
(二) 趋同路径分析 | 第48-51页 |
(三) 变量间因果关系检验 | 第51-52页 |
三、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机制分析 | 第52-53页 |
(一) 国有经济对趋同的影响 | 第52页 |
(二) 外资利用对趋同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三) 人力资本对趋同的影响 | 第53页 |
(四) 总储蓄率和劳动参与率对趋同的影响 | 第53页 |
四、促进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 第53-55页 |
(一) 强化政府的区域平衡能力 | 第53-54页 |
(二) 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 第54页 |
(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 | 第54页 |
(四) 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 第54-55页 |
(五) 改善引资机制,高度重视产业投资环境的培育 | 第55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9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56-57页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