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研究--以郴州板梁古村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4-16页 |
·传统聚落 | 第14-15页 |
·水系景观空间 | 第15页 |
·空间形态 | 第15-16页 |
·传统聚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传统聚落景观研究的领域和学派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26页 |
·历史文化概况 | 第26-27页 |
·经济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耕读文化 | 第28-29页 |
3 形成及功能 | 第29-33页 |
·形成及发展 | 第29-30页 |
·对自然水系的选择利用 | 第29页 |
·对水系空间的人工控制 | 第29-30页 |
·功能 | 第30-33页 |
·社会经济活动功能 | 第30页 |
·社会人文生活功能 | 第30-31页 |
·空间秩序组织功能 | 第31页 |
·景观观赏及环境功能 | 第31-33页 |
4 水系景观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1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33-34页 |
·气候条件 | 第33-34页 |
·地形地貌 | 第34页 |
·地质与地方材料 | 第34页 |
·社会人文因素 | 第34-38页 |
·宗法血缘关系 | 第35页 |
·礼制影响 | 第35-36页 |
·"天人合一"的思想 | 第36页 |
·风水观念 | 第36-38页 |
·民俗文化 | 第38页 |
·经济技术因素 | 第38-41页 |
5 板梁古村水系景观空间形态分析 | 第41-72页 |
·整体布局特征 | 第42-43页 |
·整体布局 | 第42页 |
·空间变化丰富 | 第42-43页 |
·形态类型分析 | 第43-45页 |
·网格型 | 第44页 |
·L型 | 第44-45页 |
·弓型 | 第45页 |
·构成要素 | 第45-55页 |
·水口 | 第45-46页 |
·溪流 | 第46-47页 |
·泉水与井台 | 第47-49页 |
·月塘 | 第49-51页 |
·水圳 | 第51页 |
·桥 | 第51-53页 |
·其他构成要素 | 第53-55页 |
·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 第55-57页 |
·一级水系景观空间(开敞空间) | 第56-57页 |
·二级水系景观空间(半开敞空间) | 第57页 |
·三级水系景观空间(封闭空间) | 第57页 |
·景观意象分析 | 第57-72页 |
·景观结构特征 | 第59页 |
·景观界面分析 | 第59-61页 |
·景观中心 | 第61-67页 |
·板梁水系特征分析 | 第67-69页 |
·审美特征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