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P2P技术的特点 | 第10页 |
·P2P技术的优势 | 第10-11页 |
·典型P2P网络结构及搜索技术 | 第11-17页 |
·集中目录式结构及其搜索技术 | 第12-13页 |
·全分布式非结构化网络及其搜索技术 | 第13-14页 |
·全分布式结构化网络及其搜索技术 | 第14-15页 |
·混合式结构及搜索技术 | 第15-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本文的内容及组织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向量空间模型以及信任技术 | 第19-29页 |
·引言 | 第19页 |
·文档的语义表示 | 第19-22页 |
·向量空间模型(VSM)的相关概念 | 第20页 |
·项的权重的确定 | 第20-21页 |
·文本相似度计算 | 第21-22页 |
·向量空间模型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2页 |
·信任技术 | 第22-28页 |
·信任的定义 | 第23页 |
·信任关系的分类 | 第23-24页 |
·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 | 第24-26页 |
·信任模型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语义和信任的超节点P2P网络模型 | 第29-46页 |
·引言 | 第29页 |
·目标的提出 | 第29-31页 |
·基于语义和信任的超节点网络(STS_P2P)的组成 | 第31-34页 |
·节点类型 | 第32-33页 |
·域组构建策略 | 第33-34页 |
·节点以及域的向量表示 | 第34-35页 |
·基于语义和信任的超节点网络的构建 | 第35-44页 |
·节点的加入 | 第35-39页 |
·超级节点的选取 | 第39-42页 |
·节点的自适应调节机制 | 第42页 |
·节点的退出 | 第42-44页 |
·基于语义和信任的超节点P2P网络的特点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语义和信任的搜索策略 | 第46-59页 |
·引言 | 第46页 |
·STS_P2P网络中基于语义和信任的检索策略 | 第46-51页 |
·节点内检索 | 第46-48页 |
·网络检索 | 第48-51页 |
·网络检索过程描述 | 第51页 |
·信任值更新 | 第51-52页 |
·缓存机制 | 第52-53页 |
·与其它类似模型的主要区别 | 第53-54页 |
·实验分析 | 第54-58页 |
·实验目的 | 第54页 |
·实验平台 | 第54-55页 |
·实验数据和方法 | 第55页 |
·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 | 第59-69页 |
·引言 | 第59页 |
·设计目标 | 第59页 |
·原型系统的架构 | 第59-60页 |
·原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60-67页 |
·节点设计 | 第60-64页 |
·消息机制 | 第64-67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论文总结 | 第69页 |
·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