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概述 | 第11-14页 | 
| ·PLA简介 | 第14-15页 | 
| ·PLA的合成 | 第15-20页 | 
| ·直接缩聚法 | 第16-17页 | 
| ·开环聚合法 | 第17-20页 | 
| ·PLA的性质 | 第20-26页 | 
| ·晶型结构 | 第20-22页 | 
| ·物理性质 | 第22-25页 | 
| ·结晶行为 | 第25-26页 | 
| ·PLA的降解 | 第26-29页 | 
| ·影响PLA生物降解行为的因素 | 第26页 | 
| ·PLA的微生物降解 | 第26-27页 | 
| ·PLA的酶降解 | 第27-28页 | 
| ·PLA的生物降解过程 | 第28-2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 第二章 锌催化聚合左旋聚乳酸的基本结晶行为 | 第36-57页 | 
| ·前言 | 第36-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 ·PLLA的热行为研究 | 第38-42页 | 
| ·PLLA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42-46页 | 
| ·PLLA的结晶形貌观察 | 第46-49页 | 
| ·PLLA的球晶生长速率 | 第49-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第三章 分子量对左旋聚乳酸凝聚态行为的影响 | 第57-88页 | 
| ·前言 | 第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 ·PLLA的合成与提纯 | 第57页 | 
| ·PLLA比旋光度测量 | 第57页 | 
| ·凝胶渗透色谱(GPC) | 第57-58页 | 
| ·~1H核磁共振(~1H NMR) | 第58页 | 
|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 第58页 | 
| ·PLLA热分析实验 | 第58页 | 
| ·PLLA的结晶形貌观察及结晶生长实验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84页 | 
| ·PLLA合成样品表征 | 第58-60页 | 
| ·不同分子量PLLA的热力学性质 | 第60-62页 | 
| ·不同分子量PLLA的熔体等温结晶 | 第62-69页 | 
| ·不同分子量PLLA的熔融行为 | 第69-74页 | 
| ·PLLA1的玻璃化转变动力学研究 | 第74-76页 | 
| ·不同分子量PLLA的结晶形貌 | 第76-79页 | 
| ·不同分子量PLLA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9页 | 
| ·不同分子量PLLA的动力学研究 | 第79-84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第四章 立体结构对聚乳酸凝聚态行为的影响 | 第88-110页 | 
| ·前言 | 第88-89页 | 
| ·实验部分 | 第89-90页 | 
| ·原料 | 第89页 | 
| ·合成方法 | 第89页 | 
| ·酶降解 | 第89页 | 
| ·分析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89-9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0-106页 | 
| ·PLA均聚物和立体共聚物的基本性质 | 第90-91页 | 
| ·PLA熔体结晶分析 | 第91-93页 | 
| ·PLA酶降解后的ESEM形貌观察 | 第93-106页 | 
| ·135℃等温结晶 | 第93-98页 | 
| ·95℃等温结晶 | 第98-101页 | 
| ·相同过冷度下(T_m-30℃)等温结晶 | 第101-106页 | 
| ·结论 | 第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 第五章 PLLA/PDLA立体复合物的结晶行为和形貌 | 第110-128页 | 
| ·前言 | 第110-112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2-113页 | 
| ·PLA的合成与提纯 | 第112页 | 
| ·PLLA/PDLA共混物的制备 | 第112-113页 | 
| ·分析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11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3-123页 | 
| ·PLA-SC2和PLA-SC3的基本热行为研究 | 第113-115页 | 
| ·PLA-SC1的凝聚态性质研究及理论模型假设 | 第115-123页 | 
| ·PLA-SC1的热行为研究 | 第115-120页 | 
| ·PLA-SC1的形貌研究 | 第120页 | 
| ·PLA-SC1的立体复合结晶与熔体关系的模型假设 | 第120-123页 | 
| ·结论 | 第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28页 | 
|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