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概述 | 第7-13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FACTS技术 | 第7-9页 |
·FACTS的主要用途 | 第8页 |
·FACTS元件的分类 | 第8-9页 |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 | 第9-12页 |
·TCSC技术 | 第9-10页 |
·TCSC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2 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基本原理 | 第13-23页 |
·TCS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可控串联补偿简介 | 第13-14页 |
·TCSC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TCSC的触发方式 | 第15页 |
·TCSC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TCSC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 | 第15-16页 |
·TCSC的特性分析 | 第16-23页 |
·TCSC的基波等值阻抗分析 | 第16-19页 |
·TCSC的阻尼特性分析 | 第19-20页 |
·TCSC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水平的机理分析 | 第20-23页 |
3 含TCSC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 | 第23-30页 |
·含TCSC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之一 | 第23-25页 |
·含TCSC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之二 | 第25-26页 |
·基于交替迭代法的含TCSC潮流计算模型 | 第26-28页 |
·几种潮流计算方法的简单比较 | 第28页 |
·潮流计算一些注意事项 | 第28-30页 |
·潮流计算的初值问题 | 第28页 |
·截短调节(Truncated adjustments) | 第28-30页 |
4 TCSC在稳定计算中的模型 | 第30-39页 |
·TCSC的稳定控制模型综述 | 第30-32页 |
·阻尼系统振荡类型 | 第30页 |
·暂态稳定控制类型 | 第30-31页 |
·稳定控制模型的输入 | 第31页 |
·TCSC的综合控制 | 第31-32页 |
·几种TCSC的稳定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Bang—Bang控制器 | 第32-33页 |
·标准的Brunovsky线性模型 | 第33-34页 |
·仿真中所采用的TCSC模型 | 第34-36页 |
·TCSC在暂态稳定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34页 |
·TCSC的运行区域 | 第34-36页 |
·含TCSC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其它元件模型 | 第36-39页 |
·同步发电机模型 | 第36页 |
·电机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PSS数学模型 | 第37页 |
·原动机及其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负荷模型 | 第38-39页 |
5 TCSC对陕西电网暂态稳定性的作用仿真 | 第39-63页 |
·PSASP实现原理 | 第39-41页 |
·简单系统的暂态仿真 | 第41-42页 |
·仿真系统 | 第41页 |
·两区域系统的仿真试验 | 第41-42页 |
·仿真结果的简单分析 | 第42页 |
·陕西电网的暂态稳定仿真数据 | 第42-43页 |
·陕北断面稳定极限 | 第43-45页 |
·陕西局部电网加装TCSC的暂态仿真 | 第45-63页 |
·故障地点的选择 | 第46-47页 |
·PID参数优化与调整 | 第47-62页 |
·仿真结果分析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