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外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古遗址保护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 第12-13页 |
·古遗址的定义 | 第12-13页 |
·古遗址保护较其它类型的文物的特点 | 第13页 |
·古遗址的特性分析 | 第13-14页 |
·规模大、遗址多 | 第13页 |
·价值突出 | 第13页 |
·稀缺性、不可再生性 | 第13-14页 |
·不可移动性 | 第14页 |
·残缺性 | 第14页 |
·必然消亡性 | 第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 第14-15页 |
·国际上对遗址的保护及展示利用的原则 | 第15-18页 |
·遗址保护的原则 | 第15-17页 |
·遗址展示利用的原则 | 第17-18页 |
·在遗址保护中相关的制度 | 第18-19页 |
·相关政策有关遗址的内容 | 第18页 |
·中国遗址保护制度的不足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结构的框架如图: | 第21-22页 |
2 麟州故城的历史与现状 | 第22-38页 |
·麟州故城的概况 | 第22-24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历史沿革 | 第22-23页 |
·经济水平 | 第23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自然气候特征 | 第23-24页 |
·麟州故城的空间特色 | 第24-30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环境构成 | 第24-27页 |
·麟州故城与窟野河的图底关系 | 第27-28页 |
·麟州故城空间构成的军事特色 | 第28-30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现状调研分析 | 第30-36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规模 | 第30-31页 |
·麟州故城遗址现状调研分析 | 第31-32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管理现状 | 第32-33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 第33-34页 |
·麟州故城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保护历史 | 第36-37页 |
·麟州故城的考古历史 | 第36页 |
·麟州故城的保护区划历史 | 第36-37页 |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中现存问题的缘起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3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 第38-59页 |
·麟州故城的保护的背景 | 第38页 |
·遗址保护规划体系研究 | 第38-40页 |
·遗址保护规划的目的 | 第39页 |
·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内容 | 第39-40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价值评估 | 第40-44页 |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评估标准 | 第40-41页 |
·关于价值评估的其它标准 | 第41-42页 |
·根据以上对价值评估的认识,展开对麟州故城遗址的评估: | 第42-44页 |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 第44-47页 |
·对于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的理念 | 第44-45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保护对象界定 | 第45-46页 |
·故城遗址保护的空间框架 | 第46页 |
·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原则 | 第46-47页 |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规划保护区划分 | 第47-51页 |
·保护区划的类别规定 | 第47-48页 |
·保护区划定准则 | 第48页 |
·故城遗址保护区划分的边界因素 | 第48-49页 |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 第49-50页 |
·根据现状对故城遗址的原有保护区划分的调整 | 第50-51页 |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措施研究 | 第51-55页 |
·对于麟州故城遗址城墙遗址的保护措施 | 第51-52页 |
·对于麟州故城遗址环境的保护措施 | 第52-53页 |
·对于保护区划分下各保护区的保护建议 | 第53-55页 |
·麟州故城保护的特色 | 第55-58页 |
·保护规划的可持续性 | 第55页 |
·保护规划的可读性 | 第55-56页 |
·保护规划的整体性 | 第56-57页 |
·保护规划的真实性保持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4 麟州故城遗址展示利用研究 | 第59-80页 |
·展示利用的目的及意义 | 第59-61页 |
·展示利用的目的 | 第59页 |
·麟州故城展示利用的意义 | 第59-60页 |
·麟州故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前景 | 第60页 |
·麟州故城遗址目前的利用现状 | 第60-61页 |
·古遗址的展示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及平衡 | 第61-62页 |
·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之间的矛盾 | 第61页 |
·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之间的平衡 | 第61-62页 |
·目前国内外遗址展示利用的分析及启示 | 第62-65页 |
·目前国内遗址展示利用的方法 | 第62-63页 |
·国外大遗址展示利用所给我们的启示 | 第63-65页 |
·麟州故城遗址展示利用的原则 | 第65-66页 |
·麟州故城遗址展示利用方法研究 | 第66-70页 |
·故城遗址展示的主题的定位 | 第66-67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展示的功能结构 | 第67-69页 |
·麟州古城遗址的展示利用的内容与方式 | 第69-70页 |
·麟州故城遗址展示利用的具体设计方案 | 第70-79页 |
·刺史府遗址的展示利用 | 第70-72页 |
·"红楼"的意象复原 | 第72-76页 |
·一号殿宇遗址的展示利用 | 第76页 |
·麟州故城遗址的展示路线 | 第76-78页 |
·麟州故城遗址环境容量分析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5 结语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书目 | 第83-85页 |
图表目录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