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内容第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第11-14页
     ·国外历史城镇保护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1-14页
     ·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第14页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4-16页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理论基础第16-24页
   ·基本概念第16-20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第16-17页
     ·旅游开发的概念第17页
     ·名城保护的内容第17-18页
     ·名城的基本类型第18页
     ·名城的特色要素第18-19页
     ·名城研究的价值第19-20页
   ·基本理论第20-21页
     ·旧城激活理论第20页
     ·系统学理论第20-21页
   ·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研究第21-23页
     ·名城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第21页
     ·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主要矛盾第21-22页
     ·如何协调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名城榆林历史文化环境分析第24-33页
   ·城市概况第24-25页
     ·地理区位第24页
     ·历史沿革第24页
     ·行政区划第24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24-25页
   ·名城榆林的历史文化环境特征分析第25-32页
     ·自然环境第25-26页
     ·人工环境第26-31页
     ·人文环境第31页
     ·名城榆林历史文化特征总结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保护方法研究第33-44页
   ·名城榆林的保护历程与现状问题第33-37页
     ·名城榆林的保护历程第33页
     ·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第33-37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观念与原则第37-39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观念第37-38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第38-39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模式研究第39-42页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模式第39-41页
     ·名城榆林保护保护内容与模式研究第41-42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保障保护措施第42-43页
     ·确立保护建设新思路第42-43页
     ·启动立法保护程序第43页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名城榆林的资源开发利用方法研究第44-63页
   ·名城榆林的旅游业发展现状第44-47页
     ·榆林市旅游业总体发展现状析第44-45页
     ·名城资源的遗存现状第45-46页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第46-47页
   ·名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第47-48页
   ·名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第48-49页
     ·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原则第48页
     ·旅游开发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第48页
     ·保持独特文化性原则第48-49页
     ·展示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原则第49页
   ·榆林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第49-57页
     ·历史文化名城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第50-55页
     ·特色旅游资源评价第55-56页
     ·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第56-57页
   ·名城旅游形象的塑造第57-58页
   ·名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第58-62页
     ·统万城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第58-60页
     ·镇北台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6 结论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图片目录第68-70页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70-71页
附录二 榆林市部分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表第71-74页
附录三 截止到2007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山核心景区空间构建中的华夏文化特质传承初探
下一篇: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创新开发研究--以西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