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甲醛乙醛出发两段式床层组合合成3-羟基丙醛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3-PDO的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 ·国内研发进展 | 第16-18页 |
| ·国内生产进展 | 第18页 |
| ·1,3-丙二醇的合成方法 | 第18-22页 |
| ·环氧乙烷羰基化法 | 第19页 |
| ·丙烯醛水合加氢法 | 第19-20页 |
| ·微生物发酵法 | 第20页 |
| ·醇醛缩合法 | 第20-21页 |
| ·烯醛缩合法 | 第21-22页 |
| ·丙烯醛水合反应综述 | 第22-27页 |
| ·丙烯醛水合反应机理 | 第22-23页 |
| ·丙烯醛的均相水合 | 第23页 |
| ·丙烯醛的非均相水合 | 第23-25页 |
| ·结论 | 第25页 |
| ·丙烯醛水合加氢法的选择 | 第25-27页 |
| ·甲乙醛缩合反应综述 | 第27-35页 |
| ·丙烯醛性质和应用 | 第27-28页 |
| ·丙烯醛的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研究 | 第28-35页 |
| ·甲乙醛气相缩合法 | 第28-30页 |
| ·丙烯氧化法 | 第30-32页 |
| ·丙烷催化氧化法 | 第32-33页 |
| ·甘油脱水法 | 第33-34页 |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34-35页 |
| ·甲乙醛缩合法制丙烯醛的选择 | 第35页 |
| ·床层组合技术的选择 | 第35-3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甲乙醛缩合制丙烯醛的研究 | 第38-54页 |
|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反应装置 | 第40页 |
| ·反应工艺 | 第40页 |
| ·乙醛和丙烯醛的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42-53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44-46页 |
| ·活性组分的选择 | 第46-50页 |
| ·反应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50-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第三章 丙烯醛水合法制备3-羟基丙醛的研究 | 第54-66页 |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 ·反应装置 | 第55-56页 |
| ·丙烯醛和3-羟基丙醛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 ·丙烯醛分析方法 | 第56页 |
| ·3-羟基丙醛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 ·树脂类催化剂的选择 | 第57-58页 |
| ·树脂类水合催化剂的初步筛选 | 第58-59页 |
| ·强酸性树脂催化规律 | 第59-62页 |
| ·空速的影响 | 第60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 ·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页 |
| ·螯合型树脂催化规律 | 第62-65页 |
| ·空速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床层组合法制备3-羟基丙醛的研究 | 第66-74页 |
| ·实验试剂 | 第66-67页 |
|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 ·反应装置 | 第67-68页 |
| ·产物的分析 | 第68页 |
| ·床层组合水合条件的研究 | 第68-72页 |
| ·强酸性树脂催化规律 | 第68-70页 |
| ·螯合型树脂催化丙烯醛水合反应规律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7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建议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 附录1 树脂系列预处理方法 | 第85-86页 |
| 附录2 丙烯醛标样谱图 | 第86-87页 |
| 附录3 实验制得丙烯醛谱图 | 第87-88页 |
| 附录4 水合物3-HPA标样谱图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