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微生物絮凝剂的概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微生物絮凝剂存在问题 | 第13页 | 
|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原生质体技术概述 | 第15-19页 | 
| ·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15页 | 
| ·原生质体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18-19页 | 
| ·原生质体技术发展前景 | 第19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 第20-23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23-24页 | 
|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微生物絮凝剂提纯及成份分析 | 第25-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菌种来源 | 第25页 | 
| ·实验器材 | 第25-26页 | 
|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 ·提纯方法 | 第26-27页 | 
| ·糖含量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絮凝剂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 ·实验结果 | 第28-38页 | 
| ·絮凝剂的提纯 | 第28-30页 | 
| ·絮凝剂的稳定性 | 第30-33页 | 
| ·絮凝剂多糖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 ·絮凝剂结构测定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生物絮凝剂絮凝炼化废水条件研究 | 第39-51页 |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9-40页 | 
| ·菌种来源 | 第39页 | 
| ·仪器设备 | 第39页 | 
| ·实验药品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 ·废水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 ·废水絮凝气浮实验 | 第41-42页 | 
|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2-43页 | 
| ·三种絮凝剂絮凝效果比较 | 第43页 | 
| ·正交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50页 | 
| ·废水p H 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废水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投加量对废水絮凝的影响 | 第46页 | 
| ·CaCl_2 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三种絮凝剂絮凝效果比较结果 | 第47-48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絮凝剂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 第51-6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 ·菌种来源 | 第51页 | 
| ·仪器设备 | 第51页 | 
| ·实验药品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 ·K J - 10 菌体活化方法 | 第52-53页 | 
| ·K J- 10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OD 值法 | 第53页 | 
| ·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 第53-54页 | 
| ·原生质体的再生方法 | 第54页 | 
|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61页 | 
| ·K J- 10 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55-57页 | 
| ·KJ - 10 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的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 ·机械法与酶法制备、再生原生质体的比较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融合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63-76页 |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 ·菌种来源 | 第63页 | 
| ·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6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 ·原生质体灭活方法 | 第63页 | 
|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63-64页 | 
| ·融合子筛选方法 | 第64页 | 
| ·融合子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 第64-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74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 第66-67页 | 
| ·原生质体的融合 | 第67-68页 | 
| ·融合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结果 | 第68-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融合菌株絮凝条件优化及工业可行性 | 第76-93页 | 
|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 ·实验设备 | 第76页 | 
| ·实验药品 | 第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 ·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6页 | 
| ·废水pH 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6页 | 
| ·CaCl_2 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6页 | 
| ·废水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6-77页 | 
| ·正交实验方法 | 第77页 | 
| ·工业可行性分析方法 | 第77页 | 
| ·实验结果 | 第77-92页 | 
| ·絮凝剂投加量对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7-78页 | 
| ·废水pH 对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8-79页 | 
| ·CaCl_2 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79-80页 | 
| ·废水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81-83页 | 
| ·技术可行性 | 第83-91页 | 
| ·经济可行性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附录 | 第101-10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