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4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4-36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土地利用与径流泥沙关系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过程的影响 | 第16-19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 第19-22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 第22-24页 |
·沟道工程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沟道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 第25页 |
·沟道工程对泥沙的影响 | 第25-26页 |
·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第26-36页 |
·水文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 第26-27页 |
·水文模型与RS和GIS的集成 | 第27-28页 |
·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几种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28-30页 |
·SWAT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30-3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6-38页 |
·研究总体思路 | 第36-3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存在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38-4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40-47页 |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第40-44页 |
·气候 | 第41页 |
·地形地貌 | 第41-42页 |
·水系 | 第42页 |
·自然植被 | 第42-43页 |
·土壤 | 第43页 |
·研究区土壤侵蚀 | 第43-44页 |
·安家沟实验流域基本情况 | 第44-47页 |
·气象 | 第45页 |
·地形地貌 | 第45页 |
·自然植被 | 第45-46页 |
·土壤 | 第46页 |
·土壤侵蚀 | 第46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6-47页 |
3 研究方法与途径 | 第47-57页 |
·实验手段 | 第47页 |
·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47-49页 |
·安家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查 | 第49-57页 |
·基于GIS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51-52页 |
·空间信息预处理 | 第51页 |
·属性信息数据的预处理 | 第51-52页 |
·图形矢量化——建立空间信息库 | 第52页 |
·基于DEM的流域地貌指数获取 | 第52-55页 |
·资料获取及数据处理方法 | 第55-57页 |
4 安家沟流域降雨空间异质性 | 第57-74页 |
·降雨资料多样性的检测 | 第57-58页 |
·安家沟流域降雨资料研究 | 第58-62页 |
·安家沟流域降雨一致性研究 | 第58-60页 |
·流域侵蚀性场降雨雨型研究 | 第60-62页 |
·安家沟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 第62-65页 |
·降水量的年际分布规律 | 第62-63页 |
·降水量的年内分布规律 | 第63-65页 |
·流域次降雨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 第65页 |
·流域降雨量空间内插方法选择 | 第65-72页 |
·主要空间内插方法简述 | 第66-71页 |
·降雨空间内插值的误差检验方法 | 第71-72页 |
·流域降水量的空间插值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5 安家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 第74-88页 |
·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数据来源 | 第74页 |
·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土地利用变化 | 第75-80页 |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 第76页 |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 第76-77页 |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 第77-80页 |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 第80-81页 |
·自然因素 | 第80页 |
·人口因素 | 第80页 |
·政策因素 | 第80-81页 |
·经济发展 | 第81页 |
·流域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 | 第81-86页 |
·景观单元特征指数的提取及生态意义 | 第81-84页 |
·景观单元特征指数的提取 | 第81-82页 |
·景观单元特征指数的生态意义 | 第82-84页 |
·研究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6 安家沟流域土壤侵蚀空间格局 | 第88-109页 |
·安家沟降雨与侵蚀相关性 | 第88-95页 |
·降雨因子的计算方法 | 第89-90页 |
·降雨因子和侵蚀的相关性 | 第90-95页 |
·径流小区尺度下侵蚀与降雨因子的相关性 | 第90-91页 |
·流域年尺度下侵蚀与降雨因子的相关性 | 第91-92页 |
·流域日尺度下侵蚀与降雨因子的相关性 | 第92-95页 |
·安家沟流域侵蚀格局 | 第95-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7 安家沟流域SWAT模型的构建 | 第109-144页 |
·SWAT模型介绍 | 第109-117页 |
·SWAT模型的发展 | 第109-110页 |
·SWAT模型水文计算原理 | 第110-117页 |
·运行流程 | 第117-118页 |
·流域描述——划分子流域 | 第117页 |
·确定水文响应单元 | 第117-118页 |
·气象因素描述 | 第118页 |
·构建数据库及数据库的调整 | 第118页 |
·模型运行 | 第118页 |
·数据需求 | 第118-119页 |
·SWAT模型数据库构建 | 第119-126页 |
·土地利用数据库 | 第124-125页 |
·土壤属性库 | 第125-126页 |
·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 | 第126-129页 |
·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方法 | 第126-128页 |
·模型参数敏感度分析结果 | 第128-129页 |
·模型参数的校准 | 第129-134页 |
·模型参数校准的方法一 | 第129-130页 |
·模型参数校准的方法二 | 第130-132页 |
·SWATCUP SUFI-2不确定分析的概念及依据 | 第130-131页 |
·iSWATI作流程 | 第131-132页 |
·模型参数校准与验证 | 第132-133页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133-134页 |
·模拟结果 | 第134-142页 |
·模型不确定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2-143页 |
·小结 | 第143-144页 |
8 安家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 第144-162页 |
·1987年流域水文响应模拟 | 第144-147页 |
·模拟结果的空间分布 | 第144-145页 |
·模拟结果的年内统计分析 | 第145-146页 |
·不同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146-147页 |
·1997年流域水文响应模拟 | 第147-150页 |
·模拟结果的空间分布 | 第147-148页 |
·模拟结果的年内统计分析 | 第148-149页 |
·不同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149-150页 |
·2007年流域水文响应模拟 | 第150-153页 |
·模拟结果的空间分布 | 第150-151页 |
·模拟结果的年内统计分析 | 第151-152页 |
·不同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152-153页 |
·三期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153-155页 |
·基于SWAT模型的不同降水条件下的水文模拟 | 第155-158页 |
·基于SWAT模型的不同森林植被覆盖下的水文模拟 | 第158-160页 |
·小结 | 第160-162页 |
9 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调控作用 | 第162-182页 |
·流域资料收集与调查 | 第162页 |
·基于SWAT的单项措施调控模拟 | 第162-169页 |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水文模拟 | 第166-167页 |
·坡面措施的水文模拟 | 第167-169页 |
·水保法单项措施调控作用研究 | 第169-174页 |
·梯田措施调控作用 | 第170-172页 |
·林草措施调控作用 | 第172-173页 |
·水保工程措施淤地坝调控作用 | 第173-174页 |
·SWAT模拟和水保法结果对比 | 第174-176页 |
·淤地坝的减蚀作用 | 第176页 |
·淤地坝建设布局 | 第176-180页 |
·平水年子流域产沙特性 | 第176-178页 |
·枯水水年子流域产沙特性 | 第178-179页 |
·安家沟淤地坝坝址选择及布局 | 第179-180页 |
·小结 | 第180-182页 |
10 研究成果 | 第182-187页 |
·主要结论 | 第182-185页 |
·创新进展 | 第185页 |
·问题与讨论 | 第185-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201页 |
个人简介 | 第201-202页 |
导师简介 | 第202-203页 |
导师简介 | 第203-204页 |
致谢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