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改性Ti(C, N)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及其刀具切削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 | 第14-19页 |
| ·Ti(C,N)基陶瓷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 ·合金成分对Ti(C,N)基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6-19页 |
| ·C的影响 | 第17页 |
| ·N的影响 | 第17页 |
| ·粘结剂(Ni/Co)的影响 | 第17页 |
| ·Mo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碳化物的影响 | 第18页 |
| ·其它成分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刀具材料的发展状况 | 第19-21页 |
| ·刀具材料应具有的性能 | 第19页 |
| ·常用的刀具材料类型 | 第19-21页 |
| ·高速钢 | 第19页 |
| ·硬质合金 | 第19-20页 |
| ·金属陶瓷 | 第20页 |
| ·陶瓷 | 第20-21页 |
| ·超硬材料 | 第21页 |
| ·涂层刀具 | 第21页 |
| ·金属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21-23页 |
|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 ·金属切削变形理论 | 第24-26页 |
| ·金属切削变形区的划分 | 第24页 |
| ·切削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 第24-26页 |
| ·刀具磨损基本理论 | 第26-28页 |
| ·刀具磨损形式 | 第26-27页 |
| ·刀具磨损过程 | 第27页 |
| ·刀具磨损标准 | 第27页 |
| ·刀具的磨损机理 | 第27-28页 |
| ·金属切削过程的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 | 第28-30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刚粘塑性材料流动基本方程 | 第29-30页 |
| ·刚粘塑性有限元的变分原理 | 第30页 |
|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热力耦合分析 | 第30-33页 |
| ·切削加工传热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30-32页 |
| ·热力耦合分析的基本方程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金属陶瓷试样和刀具的制备及其性能 | 第33-41页 |
| ·实验设想及方案 | 第33页 |
| ·成分设计 | 第33-34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试样的制备 | 第34-37页 |
| ·原料粉末的性能指标 | 第34页 |
| ·混合粉料质量计算 | 第34-35页 |
| ·各试样理论密度的计算 | 第34页 |
| ·试样混合粉料质量的计算 | 第34-35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过程 | 第35-37页 |
| ·试样后处理 | 第37页 |
| ·试样的性能测试 | 第37-39页 |
| ·试样密度测试 | 第37-38页 |
| ·试样抗弯强度测试 | 第38页 |
| ·试样硬度的测试 | 第38-39页 |
| ·试样断裂韧性的测试 | 第39页 |
| ·试样的物相分析以及显微组织表征的方法 | 第39-41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39页 |
| ·SEM观察和EDX能谱分析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 | 第41-46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41-42页 |
| ·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 第42-43页 |
| ·两种金属陶瓷试样的力学性能 | 第43-44页 |
| ·金属陶瓷的物理性能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金属切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54页 |
| ·概述 | 第46页 |
| ·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46-47页 |
| ·二维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46-47页 |
| ·三维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47页 |
| ·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 ·工件材料模型 | 第48页 |
| ·刀具材料模型 | 第48-49页 |
| ·摩擦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磨损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 ·二维切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 ·几何模型转化为有限元网格模型 | 第51-52页 |
| ·材料性能参数的设置 | 第52页 |
| ·边界约束条件设置 | 第52页 |
| ·增量步长的设置 | 第52-53页 |
| ·三维切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 ·金属切削有限元模型的切削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4-69页 |
| ·有限元切削模型的验证 | 第54-56页 |
| ·刀具后角对金属切削的影响 | 第56-61页 |
| ·刀具后角对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 第56-59页 |
| ·刀具上的应力分布 | 第56-58页 |
| ·工件上的应力分布 | 第58-59页 |
| ·刀具后角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刀刃钝圆半径对金属切削的影响 | 第61-66页 |
| ·刀刃钝圆半径对刀具应力场分布的影响 | 第61-64页 |
| ·刀刃钝圆半径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64-66页 |
| ·参数优化 | 第66页 |
| ·三维切削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第七章 切削实验 | 第69-78页 |
| ·实验条件设置及相关准备 | 第69-70页 |
| ·实验条件 | 第69页 |
|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 ·不同后角的切削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 ·两种TI(C,N)基金属陶瓷的切削实验 | 第73-75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磨损特性 | 第75-78页 |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 ·全文主要工作 | 第78页 |
| ·全文工作结论 | 第78-79页 |
|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