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s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路径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政府采购合同的基本概念 | 第11-21页 |
一、政府采购合同的含义 | 第11页 |
二、政府采购合同的特征 | 第11-13页 |
三、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13-21页 |
(一) 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域外扫描 | 第13-15页 |
(二) 我国有关采购合同性质的观点 | 第15-16页 |
(三) 政府采购合同的民事性考察 | 第16页 |
(四) 政府采购合同的行政性考察 | 第16-18页 |
(五) 本文观点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救济机制 | 第21-28页 |
一、现行政府采购合同的争议解决机制 | 第21-24页 |
(一) 以GPA协定为代表的质疑程序与争端解决机制双重救济机制 | 第21-22页 |
(二) 以法国为代表的行政诉讼解决机制 | 第22页 |
(三) 以德国为代表的民事诉讼解决机制 | 第22页 |
(四) 以美国为代表的行政、司法并列的解决机制 | 第22-23页 |
(五) 以台湾地区为代表的行政、司法分工的解决机制 | 第23-24页 |
二、我国政府采购合同的争议解决机制 | 第24-26页 |
(一) 现行做法 | 第24页 |
(二) 机制缺陷 | 第24-26页 |
三、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政府采购合同司法救济途径的选择 | 第28-43页 |
一、具有公法因素的政府采购合同诉讼是一种行政诉讼 | 第31-33页 |
二、具有公法因素的政府采购合同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诉讼 | 第33-34页 |
三、重塑政府采购合同司法救济体系 | 第34-43页 |
(一) 具有公法因素的政府采购合同的识别标准 | 第34-35页 |
(二) 审查范围 | 第35-36页 |
(三) 审查依据 | 第36-38页 |
(四) 诉讼结构 | 第38-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