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略词表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理论研究 | 第17-59页 |
| 1.中医学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认识 | 第17-33页 |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中医病位认识 | 第17-20页 |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中医病名认识 | 第20-21页 |
| ·中医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21-31页 |
| ·中医学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则和治法 | 第31-33页 |
| 2.现代医学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认识 | 第33-51页 |
| ·DOMS的特征 | 第33-34页 |
| ·DOMS的发病机制 | 第34-41页 |
| ·DOMS的评价指标 | 第41-45页 |
| ·现代医学对DOMS的干预防治 | 第45-51页 |
| 3.离心运动与DOMS | 第51-52页 |
| 4.推拿镇痛机理的研究 | 第52-56页 |
| ·推拿镇痛的神经递质系统研究 | 第52-54页 |
| ·推拿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 第54-56页 |
| ·推拿调节疼痛的心理性机制 | 第56页 |
| 5.推拿对筋伤治疗的机理研究 | 第56-59页 |
| ·舒筋通络 | 第56-57页 |
| ·活血祛瘀 | 第57-58页 |
| ·预防和消除粘连作用 | 第58页 |
| ·促进软组织修复 | 第58-59页 |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59-69页 |
| 1.临床资料 | 第59页 |
| ·资料来源 | 第59页 |
| ·病例分组 | 第59页 |
| 2.诱发DOMS的训练方法 | 第59-60页 |
| 3.测试仪器 | 第60页 |
| 4.推拿手法操作 | 第60-61页 |
| ·运动前推拿组 | 第60页 |
| ·运动后推拿组 | 第60-61页 |
| ·推拿手法质量控制 | 第61页 |
| 5.临床疗效观察 | 第61-62页 |
| ·上臂屈肌酸痛程度、持续时间 | 第61页 |
| ·上臂周径 | 第61-62页 |
| ·肘关节屈曲角度 | 第62页 |
| ·肘关节伸直角度 | 第62页 |
| 6.疗效评定和统计学处理 | 第62页 |
| 7.治疗结果 | 第62-69页 |
| ·运动前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 | 第62-63页 |
| ·各组运动前后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配对检验和各组间的比较 | 第63-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69-94页 |
| 1.实验方法 | 第69-78页 |
| ·研究对象及分组 | 第69页 |
| ·造模方法 | 第69页 |
| ·动物推拿方法 | 第69-70页 |
| ·观测指标 | 第7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0页 |
| ·样本提取 | 第70页 |
| ·CK测定 | 第70-73页 |
| ·IL-2、IL-6、IL-8、PGE2测定 | 第73-76页 |
| ·线粒体匀浆Ca~(2+)测定 | 第76页 |
| ·线粒体匀浆Ca~(2+)-ATP酶测定 | 第76-77页 |
| ·腓肠肌透射电镜观察 | 第77-7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78页 |
| 2.实验结果: | 第78-94页 |
| ·实验前大鼠体重、负重情况比较: | 第78-79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血清CK的影响 | 第79-81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血清IL-2的影响 | 第81-83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血清IL-6的影响 | 第83-85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血清IL-8的影响 | 第85-87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血清PGE2的影响 | 第87-89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肌肉匀浆线粒体Ca~(2+)、Ca~(2+)-ATP酶的影响 | 第89-91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不同时相骨骼肌超微结构电镜观察 | 第91-94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94-109页 |
| 1.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实验模型的分析 | 第94-96页 |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94页 |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实验模型的选择 | 第94-95页 |
| ·建立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95-96页 |
| 2.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临床干预评价 | 第96-97页 |
| ·DOMS临床研究指标变化规律 | 第96页 |
| ·推拿对DOMS的临床评价 | 第96-97页 |
| 3.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分析 | 第97-107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CK的影响分析 | 第97-99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细胞因子IL-2、IL-6、IL-8的影响分析 | 第99-103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PGE2的影响分析 | 第103-104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Ca~(2+)、Ca~(2+)-ATP酶的影响分析 | 第104-106页 |
| ·推拿对DOMS模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106-107页 |
| 4.结论 | 第107页 |
| 5.研究中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107-109页 |
| 结语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