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假想防卫的界定及其处理 | 第10-20页 |
一、“假想防卫”的界定 | 第10-12页 |
二、对“不法侵害”范围的反思 | 第12-14页 |
三、对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的认定 | 第14-18页 |
(一) 从“普通人的一般标准”的角度考查 | 第15-16页 |
(二) 从“意外事件”的角度考察 | 第16-18页 |
四、假想防卫的处理 | 第18-19页 |
五、假想防卫过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防卫过当的认定 | 第20-30页 |
一、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 第20-22页 |
二、防卫过当的准确认定 | 第22-28页 |
(一) 现行刑法对原有防卫过当立法的修订及其动因 | 第22-23页 |
(二) 对“必要限度”的理解 | 第23-26页 |
(三) 对“明显超过”的诠释 | 第26-27页 |
(四) 对“重大损害”的认定 | 第27-28页 |
三、防卫过当的法律效果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特殊防卫的适用 | 第30-37页 |
一、“特殊防卫”的称谓之争 | 第30-31页 |
二、特殊防卫与一般正当防卫的关系 | 第31-32页 |
三、特殊防卫制度的立法评析 | 第32-34页 |
四、适用“特殊防卫”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7页 |
(一) “行凶”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含义的理解 | 第34页 |
(二) 正确理解“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 第34-35页 |
(三) 其他问题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