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背景介绍 | 第11-12页 |
·影响金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 第12-15页 |
·粒径大小对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载体对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13-15页 |
·负载量对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金催化剂的制备 | 第15-21页 |
·物理方法 | 第15-16页 |
·化学方法 | 第16-21页 |
·金催化剂的应用 | 第21-24页 |
·CO氧化反应 | 第21-22页 |
·低温水煤气转换反应 | 第22页 |
·液相氧化反应 | 第22-23页 |
·液相加氢反应 | 第23-24页 |
·硝基苯类化合物加氢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化学还原法 | 第25-26页 |
·电化学还原法 | 第26页 |
·CO/H_2O还原法 | 第26-27页 |
·催化加氢还原法 | 第27-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2页 |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1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3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1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1-32页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 第32页 |
·固体核磁(NMR) | 第32页 |
·催化活性测试 | 第32-33页 |
3 SiO_2担载的纳米A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研究 | 第33-5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3-38页 |
·Au/SiO_2-org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49页 |
·n(APTES:HCHO)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载体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水的加入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压力与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Au/SiO_2-org催化剂稳定性及催化其他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研究 | 第45-49页 |
·加氢机理研究 | 第49-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4 共水解法制备二氧化硅担载的纳米金催化剂 | 第53-63页 |
·Au/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54-59页 |
·Au/SiO_2-org催化性能研究 | 第59-62页 |
·不同比例GPTMS:TEOS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Au/SiO_2-org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5 后嫁接法制备不同载体担载的纳米金催化剂 | 第63-71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3-64页 |
·Fe(OH)_x的制备 | 第63页 |
·不同方法修饰Fe(OH)_x的制备 | 第63页 |
·Au/Fe(OH)_x-G的制备 | 第63-64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64-67页 |
·催化性能研究 | 第67-69页 |
·不同条件下修饰的Au/Fe(OH)_x-G催化活性比较 | 第67页 |
·不同载体担载的金催化剂的活性比较 | 第67-68页 |
·碱性条件下修饰的Au/Fe(OH)_x-G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