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SIS中的实现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7-8页 |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第9-10页 |
·国内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锅炉燃烧优化中应用 | 第12-23页 |
·数据挖掘技术在锅炉燃烧优化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用 K-MEANS 聚类算法得到控制策略 | 第12-15页 |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 | 第15-17页 |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原理 | 第15-16页 |
·支持向量机建模原理 | 第16-17页 |
·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在优化上应用 | 第17-22页 |
·遗传算法优化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锅炉燃烧的高效低污染优化目标 | 第23-38页 |
·锅炉燃烧热效率计算与各项热损失分析 | 第23-30页 |
·锅炉效率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锅炉各项热损失 | 第24-26页 |
·ASME 标准的锅炉效率计算模型 | 第26-29页 |
·ASME 锅炉效率计算简化模型 | 第29-30页 |
·影响锅炉运行经济性的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排烟温度的影响 | 第31页 |
·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 第31页 |
·给水温度的影响 | 第31页 |
·空气预热器漏风的影响 | 第31-32页 |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机理与控制方法 | 第32-35页 |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 第32页 |
·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分析 | 第32-35页 |
·煤粉炉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 第35-37页 |
·炉温的影响 | 第35页 |
·过剩空气系数的影响 | 第35页 |
·燃煤性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煤粉性质的影响 | 第36页 |
·煤粉细度的影响 | 第36页 |
·空气预热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兼顾效率与氮氧化物排放的优化目标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锅炉燃烧优化方法在 SIS 中的实现 | 第38-52页 |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 第38-41页 |
·建立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意义 | 第38-39页 |
·SIS 系统的网络架构 | 第39-40页 |
·SIS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40-41页 |
·锅炉燃烧优化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 第41-44页 |
·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数据采集部分 | 第42-43页 |
·最优燃烧特性模型部分 | 第43页 |
·锅炉运行操作量参数优化部分 | 第43-44页 |
·优化实例分析 | 第44-51页 |
·研究对象介绍 | 第44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44-47页 |
·锅炉燃烧特性模型 | 第47-49页 |
·可控变量参数优化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2-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