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栖菜对阳光紫外辐射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缩略词(Abbreviations)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1-29页 |
| 第1节 羊栖菜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 1 羊栖菜一般生物学特征与繁殖生物学特性 | 第11-16页 |
| ·羊栖菜一般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 ·羊栖菜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 第12-16页 |
| 2 羊栖菜的人工育苗研究 | 第16-18页 |
| ·愈伤组织再生苗的研究 | 第16页 |
| ·假根再生苗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幼孢子体育苗的研究 | 第17-18页 |
| 3 羊栖菜的生理学研究 | 第18-19页 |
| 第2节 阳光紫外辐射(UVR)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19-28页 |
| 1 UVR的生物学效应 | 第19-20页 |
| 2 UVR对大型海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20-23页 |
| ·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1页 |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1-23页 |
| 3 大型海藻对UVR的适应机制 | 第23-28页 |
| ·叶黄素循环 | 第23页 |
| ·损伤修复机制 | 第23-24页 |
| ·抗氧化机制 | 第24-25页 |
| ·合成紫外吸收物质 | 第25-28页 |
| 第3节 研究阳光紫外辐射与海藻关系的意义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 第1节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 1 羊栖菜野生苗种 | 第29页 |
| 2 羊栖菜人工苗种 | 第29-30页 |
| 第2节 实验方法 | 第30-37页 |
| 1 阳光辐射处理与测定 | 第30-31页 |
| 2 色素的定量 | 第31-32页 |
| 3 生长的测定 | 第32-33页 |
| 4 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33-35页 |
| ·封闭系统测定光合作用 | 第33页 |
| ·开放系统测定光合作用 | 第33-35页 |
| 5 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35页 |
| 6 流速与流量的转换 | 第35-36页 |
| 7 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37-69页 |
| 第1节 海水流速变化与光合及生长的关系 | 第37-46页 |
| 1 生长 | 第37-44页 |
| ·野生苗种的生长 | 第39-41页 |
| ·人工苗种的生长 | 第41-44页 |
| 2 光合作用 | 第44-46页 |
| ·野生苗种的光合作用 | 第44-45页 |
| ·人工苗种的光合作用 | 第45-46页 |
| 第2节 羊栖菜对阳光UVR的响应 | 第46-69页 |
| 1 野生苗种对阳光UVR的响应 | 第46-64页 |
| ·生长 | 第46-50页 |
| ·色素 | 第50-54页 |
| ·光合作用 | 第54-58页 |
| ·荧光参数 | 第58-62页 |
| ·紫外吸收物质 | 第62-64页 |
| 2 人工苗种对阳光UVR的响应 | 第64-69页 |
| ·生长 | 第64-67页 |
| ·荧光参数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69-77页 |
| 1 羊栖菜野生和人工苗种的习性和形态 | 第69-70页 |
| ·习性 | 第69-70页 |
| ·形态 | 第70页 |
| 2 海水流速变化对羊栖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70-72页 |
| 3 阳光紫外辐射对羊栖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72-73页 |
| ·生长 | 第72-73页 |
| ·光合作用 | 第73页 |
| 4 阳光紫外辐射对羊栖菜生化组成的影响 | 第73-74页 |
| ·色素 | 第73-74页 |
| ·紫外吸收物质 | 第74页 |
| 5 阳光紫外辐射对羊栖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74-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92页 |
| 论文完成情况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