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朱自清文学批评观的形成 | 第15-32页 |
(一) 文化语境与时代背景 | 第15-18页 |
(二) 中外文学传统的影响 | 第18-21页 |
1、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 | 第18-19页 |
2、外国文学传统的借鉴 | 第19-21页 |
(三) 文学批评观的形成 | 第21-32页 |
1、批评标准的界定 | 第21-24页 |
2、沟通古今的文学史观 | 第24-26页 |
3、文学批评观的特点 | 第26-32页 |
二、朱自清文学批评观的实践 | 第32-54页 |
(一) 朱自清的诗歌批评 | 第32-39页 |
1、会通古今,探讨新诗创作的方法 | 第33-36页 |
2、提倡“诗歌散文化” | 第36-38页 |
3、“解诗”理论的提出 | 第38-39页 |
(二) 朱自清的散文批评 | 第39-46页 |
1、散文观念的界定 | 第40-43页 |
2、“意在表现自己”的诗化批评 | 第43-46页 |
(三) 朱自清的小说批评 | 第46-54页 |
1、对“趣味”的审美追求 | 第47-50页 |
2、表现时代、关注现实人生,为小说发展指明出路 | 第50-54页 |
三、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第54-59页 |
(一) 朱自清文学批评观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影响 | 第54-55页 |
(二) 朱自清文学批评观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启示 | 第55-57页 |
(三) 朱自清文学批评观的历史局限性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