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农村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8-36页 |
(一) 土地改革,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基本生产资料 | 第8-10页 |
1.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经济根源 | 第8-9页 |
2.土地改革,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基本生产资料——土地 | 第9-10页 |
(二) 社会主义改造,改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 第10-16页 |
1.农民土地所有制,不能使农民根本摆脱困境 | 第10-12页 |
2.实行农业合作化,消灭农民土地所有制,消除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 | 第12-16页 |
(三) 公社化运动,未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 第16-29页 |
1.小社合大社——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 第16-20页 |
2.公社化运动,试图尽快实现共产主义的失败 | 第20-24页 |
3.《农业六十条》,坚持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营方式未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 第24-29页 |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辉煌走向困惑 | 第29-36页 |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短期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第29-32页 |
2.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从长远看将制约农业的更大发展 | 第32-36页 |
二、今后我国农村改革的走向 | 第36-50页 |
(一) 实行规模经营,克服个体经营弊端 | 第36-40页 |
1.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 第37-38页 |
2.个体规模经营 | 第38-39页 |
3.合作规模经营 | 第39页 |
4.集体规模经营 | 第39-40页 |
(二) 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 第40-44页 |
1.发展乡镇企业 | 第41-42页 |
2.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 | 第42-44页 |
(三) 多策并举,逐步实现 | 第44-47页 |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 第44页 |
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第44-47页 |
(四) 防止各种偏差,确保正确方向 | 第47-50页 |
1.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得改变 | 第47-49页 |
2.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急于求成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