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区域科技发展战略及其战略规划的概述 | 第8-10页 |
·天津临港经济区科技发展的历史机遇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天津临港经济区概况和科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 第14-22页 |
·天津临港经济区的概况 | 第14-15页 |
·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开发面临的困境 | 第15-18页 |
·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再延续 | 第15-16页 |
·装备制造产业竞争的高级化 | 第16-17页 |
·临港经济区发展面临周边区域的竞争 | 第17-18页 |
·临港经济区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 第18-19页 |
·临港经济区发展科技产业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竞争力的评价和发展方向选择 | 第22-34页 |
·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竞争力的评价原理 | 第22-24页 |
·初始模型 | 第22-23页 |
·多层次模型 | 第23-24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 第24-31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 第31-34页 |
·临港经济区发展科技产业的有利条件 | 第31-33页 |
·临港科技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 第33页 |
·临港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选择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临港经济区科技平台建设序列的研究 | 第34-60页 |
·科技支撑体系所需的科技平台 | 第34-39页 |
·入区高校 | 第34页 |
·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 | 第34-36页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第36-37页 |
·市场平台 | 第37页 |
·资本市场对接平台 | 第37页 |
·管理研究平台 | 第37-38页 |
·服务平台 | 第38-39页 |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概述 | 第39-42页 |
·AHP 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ANP 的层次结构 | 第40页 |
·ANP 的超矩阵和加权超矩阵 | 第40-42页 |
·基于ANP 方法对临港经济区拟建各科技平台重要性的评价 | 第42-58页 |
·科技平台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2-44页 |
·指标间关系的确定 | 第44-45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平台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5-56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平台建设优先顺序的选择 | 第56-58页 |
·针对科技平台建设序列的比较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天津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第60-70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的定位和总体目标 | 第60-61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61-62页 |
·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战略 | 第62-70页 |
·产学研深度合作战略 | 第62-65页 |
·平台战略 | 第65-66页 |
·强化科技交流活动战略 | 第66页 |
·服务战略 | 第66-67页 |
·文化战略 | 第67-68页 |
·生态战略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天津临港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 第70-74页 |
·以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 第70-72页 |
·明晰的产权制度 | 第72页 |
·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 第72页 |
·规范的园区管理制度 | 第72-73页 |
·人才政策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战略实施情况和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4-85页 |
附录一 单要素模糊评价计算过程 | 第85-86页 |
附录二 未加权超矩阵 | 第86-87页 |
附录三 加权超矩阵 | 第87-88页 |
附录四 极限超矩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