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合剂对糖尿病心脏病模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的实验研究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理论与文献研究 | 第9-25页 |
1、中医学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中医病名探讨 | 第9-10页 |
·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 | 第12-14页 |
·糖尿病心脏病的调护 | 第14-15页 |
2、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5-16页 |
·发病机理 | 第16-19页 |
·病理改变 | 第19-20页 |
·临床表现 | 第20-21页 |
·治疗 | 第21-22页 |
·糖尿病性心脏病与血管紧张素Ⅱ | 第22-25页 |
实验研究 | 第25-36页 |
1、材料 | 第25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研究方法 | 第25-36页 |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方式及喂养 | 第26页 |
·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及观测指标 | 第26页 |
·病理学指标的检测 | 第26-2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36页 |
讨论 | 第36-43页 |
1、胸痹合剂对糖尿病心脏病模型大鼠保护作用机制 | 第36-38页 |
·对糖代谢的影响 | 第36页 |
·对脂代谢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第37-38页 |
2、胸痹合剂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 第38页 |
3、胸痹合剂的中医学术思想 | 第38-43页 |
·胸痹合剂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38-39页 |
·组方分析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附图 | 第50-58页 |
个人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