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基于气泡生长及多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主要符号表第9-13页
1 绪论第13-2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起源及发展第14-17页
     ·格子Boltzmann 方法产生的背景第14-16页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发展第16-17页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气液两相流及相变模拟研究现状第17-20页
     ·气液两相流第17-19页
     ·气液相变现象第19-20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3页
2 单相/多相格子 Boltzmann 方法的基本理论第23-43页
   ·单相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简介第23-26页
     ·基本模型第23-24页
     ·宏观方程第24-25页
     ·边界条件第25-26页
     ·计算步骤第26页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单位转换及对比态原理第26-29页
     ·方程的无量纲化第26-27页
     ·计算参数的选择第27-28页
     ·对比态原理第28-29页
   ·多相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基本原理第29-31页
     ·多组分多相伪势模型第29-30页
     ·单组分多相伪势模型第30-31页
   ·多相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程序验证第31-40页
     ·多组分多相伪势模型的验证第31-36页
     ·单组分多相伪势模型的验证第36-40页
   ·本章小结第40-43页
3 多组分多相格子 Boltzmann 模型的改进第43-73页
   ·引言第43页
   ·改进模型第43-46页
     ·多组分多相格子Boltzmann 模型第43-45页
     ·相变模型第45-46页
   ·多组分多相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46-57页
     ·模型的验证第46-51页
     ·固体壁面上液滴滑动现象的模拟第51-57页
   ·相变模型的验证及应用第57-69页
     ·液化和蒸发现象的模拟第57-63页
     ·沸腾现象的模拟第63-69页
   ·本章小结第69-73页
4 单组分多相格子 Boltzmann 模型的改进第73-109页
   ·引言第73-74页
   ·改进模型1第74-88页
     ·改进模型1 的基本理论第74-78页
     ·改进模型1 的验证第78页
     ·改进模型1 与以往模型的对比第78-80页
     ·改进模型1 在相变界面特性研究中的应用第80-88页
   ·改进模型2第88-106页
     ·改进模型2 的基本理论第89-91页
     ·改进模型2 的验证第91-93页
     ·改进模型2 与改进模型1 间的对比第93-99页
     ·改进模型2 在两相平衡及液滴聚合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第99-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5 气泡生长过程的格子 Boltzmann 方法模拟第109-145页
   ·引言第109-110页
   ·基本理论第110-113页
     ·能量方程第110-111页
     ·宏观方程第111-112页
     ·热流密度第112页
     ·边界条件第112-113页
   ·状态方程及表面张力第113页
   ·静态接触角第113-115页
   ·气泡在水平壁面上的生长过程第115-137页
     ·池沸腾中气泡生长过程第115-130页
     ·流动沸腾中气泡生长过程第130-137页
   ·气泡凹坑成核过程第137-142页
     ·初始及边界条件第137-138页
     ·凹坑气泡生长过程第138-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5-149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45-147页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1页
附录第161-162页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1-162页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矸石和煤层气循环流化床混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夏热冬冷地区人员行为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