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助剂论文

利用污泥残渣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4页
   ·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污泥的传统处理处置方法第11页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第11-12页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概况第12-21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和特性第12-13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第13-14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第14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机理第14-15页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第15-16页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第16-18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第18-19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廉价制备第19-20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第20-21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方向第21-22页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24页
     ·研究对象及目的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4-29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污泥残渣的来源第24页
     ·实验仪器第24-25页
     ·药品与试剂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29页
     ·污泥常规指标的分析第25页
     ·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第25页
     ·絮凝率的测定方法第25页
     ·水洗方法第25页
     ·絮凝剂的定性鉴定第25-26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溶解性测定方法第26-27页
     ·絮凝过程Zeta电位的测定方法第27页
     ·絮凝剂与W颗粒之间结合键的检验方法第27页
     ·絮凝颗粒的形态分析方法第27页
     ·絮凝过程的粒度分布测定方法第27页
     ·絮凝实验方法第27-29页
3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与纯化条件的优化第29-35页
   ·污泥残渣的常规分析第29页
   ·微生物絮凝剂制备条件的优化第29-31页
     ·污泥残渣悬浊液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29-30页
     ·污泥残渣悬浊液处理方式的优化第30-31页
     ·水洗次数的优化第31页
   ·絮凝剂提取纯化条件的考察与优化第31-34页
     ·絮凝剂的提纯第31-34页
   ·提取前后絮凝效果比较第34页
   ·小结第34-35页
4 微生物絮凝剂性质及组成成分的初步分析第35-41页
   ·微生物絮凝剂稳定性的研究第35-37页
     ·储存稳定性的研究第35页
     ·絮凝剂的热稳定性第35-36页
     ·絮凝剂的pH稳定性第36-37页
   ·微生物絮凝剂的外观和溶解性第37页
   ·微生物絮凝剂组成成分初步分析第37-40页
     ·谱图分析第37-39页
     ·呈色反应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5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研究第41-54页
   ·PH值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絮凝剂投加量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W浓度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搅拌条件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4-47页
   ·沉降时间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7页
   ·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7-49页
     ·金属离子种类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钙类化合物用量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温度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9页
   ·正交试验第49-53页
   ·小结第53-54页
6 微生物絮凝剂作用机理第54-64页
   ·絮凝过程Zeta电位的测定第54-59页
     ·I作用于W悬液Zeta电位的变化第54-55页
     ·微生物絮凝剂作用于W悬液Zeta电位的变化第55-56页
     ·微生物絮凝剂和I同时作用于W悬液Zeta电位的变化第56-57页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W悬液的电动特性第57-59页
   ·絮凝剂与W颗粒之间结合键检验第59页
   ·絮凝前后W颗粒形态变化第59-60页
   ·红外光谱对机理的探讨结果第60-61页
   ·粒度分布测定结果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7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第64-70页
   ·微生物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第64-68页
     ·pH对微生物絮凝剂脱色的影响第64-65页
     ·I的投加量对微生物絮凝剂脱色的影响第65页
     ·絮凝剂的投加量对脱色率的影响第65-66页
     ·染料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第66-68页
   ·微生物絮凝剂对其它废水的处理第68页
   ·小结第68-70页
结论与建议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市自然河流挥发酚污染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针群—网电极脉冲高压放电降解气态混合V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