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 2 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 ·旅游产业发展理论 | 第18-2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 ·旅游产业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 第21-22页 |
| ·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 3 婺源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28-43页 |
| ·婺源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式 | 第28-33页 |
| ·婺源旅游资源介绍 | 第28-31页 |
| ·婺源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 第31-33页 |
| ·婺源旅游产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研究 | 第33-38页 |
| ·调查情况简介 | 第33-34页 |
| ·调查结果归纳 | 第34-38页 |
| ·婺源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 第38-41页 |
| ·古村落和古朴文化受到威胁 | 第38-39页 |
| ·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压力 | 第39页 |
| ·各方经济利益分配不平衡 | 第39-40页 |
| ·基础公共设施亟待完善 | 第40页 |
| ·上市融资的步伐还需加紧,组织保障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 ·婺源与大城市的交通联动机制过于薄弱 | 第41页 |
| ·婺源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 ·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 第41-42页 |
| ·各方面资金投入严重偏少 | 第42页 |
| ·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存在差距 | 第42-43页 |
| 4 婺源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 第43-53页 |
| ·国内外其他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借鉴 | 第43-46页 |
| ·黑龙江的精品旅游建设 | 第43-44页 |
| ·大连市的生态旅游建设 | 第44页 |
| ·湖南宁乡县的旅游市场细分战略 | 第44-45页 |
| ·河南焦作郭亮村、云台山精品旅游 | 第45-46页 |
| ·婺源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 第46-48页 |
|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 第46-47页 |
| ·努力突出景区核心特色原则 | 第47页 |
| ·坚持有可为有可不为原则 | 第47-48页 |
| ·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8页 |
| ·婺源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设定 | 第48-50页 |
| ·总体目标 | 第48-49页 |
| ·阶段性目标 | 第49-50页 |
| ·加快婺源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 | 第50-53页 |
| ·完善旅游的营销手段,开发特色化产品 | 第50-51页 |
|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解决各方利益冲突 | 第51-52页 |
|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自己经典品牌 | 第52-53页 |
| 5 婺源模式对江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 第53-65页 |
| ·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点景区 | 第53-57页 |
| ·政府主导,建立科学配套的产业政策 | 第57-59页 |
| ·政府引导,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 | 第59-60页 |
| ·努力创新融资模式,加大投资开发力度 | 第60-63页 |
| ·科学规划,努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 第63-65页 |
| 附录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