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3-27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 第13-16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8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博弈论分析 | 第18-22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主体及方式 | 第22-24页 |
·公民 | 第22页 |
·社会团体 | 第22-24页 |
·新闻媒体 | 第24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意义 | 第24-27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强化了政府监督 | 第25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 第25-26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有利于制定完备的食品安全政策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力量薄弱 | 第27-28页 |
·消费者“软弱” | 第27页 |
·食品行业协会监督虚位,消费者组织缺乏权威性 | 第27-28页 |
·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督中失语现象严重 | 第28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层次偏低 | 第28-30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层次表面化 | 第28-29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偏重事后监督 | 第29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范围偏窄、深度不够 | 第29-30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手段不力 | 第30-32页 |
·消费者监督手段有限 | 第30页 |
·社会团体监督手段有限 | 第30-31页 |
·媒体监督手段有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2-41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法律不健全 | 第32-34页 |
·《食品安全法》缺失 | 第32页 |
·食品行业协会及消费者组织法律环境有待改善 | 第32-33页 |
·我国目前尚未有《新闻法》或《舆论监督法》 | 第33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完善 | 第33-34页 |
·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主体发育不全 | 第34-39页 |
·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 第34-36页 |
·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发育不良 | 第36-37页 |
·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固有缺陷 | 第37-39页 |
·相关社会组织的自利追求 | 第39-41页 |
·行业协会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39页 |
·媒体与短期利益的冲突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建议 | 第41-48页 |
·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41-43页 |
·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 | 第41-42页 |
·早日出台与食品行业协会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2页 |
·法律要赋予消费者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 第42页 |
·尽快出台《新闻法》 | 第42-43页 |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 第43-44页 |
·规范相关社会组织的监督行为 | 第44-45页 |
·加强食品行业自律 | 第44页 |
·监督新闻媒体 | 第44-45页 |
·建立健全消费者参与机制 | 第45-46页 |
·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 第45页 |
·提高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能力 | 第45页 |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帮助消费者提高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 | 第45-46页 |
·建立社会监督奖惩机制,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