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1页 |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1-12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2页 |
·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农村金融需求的研究 | 第12-13页 |
·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研究 | 第13页 |
·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数据来源 | 第15页 |
·可能的贡献与不足 | 第15-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中国农村经济背景和农村金融现状 | 第17-26页 |
·中国农村经济背景 | 第17-19页 |
·长期城乡二元分割不断拉大收入差距 | 第17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瓶颈 | 第17-18页 |
·农村基础建设发展十分薄弱 | 第18页 |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使得劳动生产率低下 | 第18-19页 |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 第19页 |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给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 | 第19-20页 |
·正式金融机构和非正式金融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 第20-24页 |
·农村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的差异对比 | 第24-25页 |
·农村资金运动的特点 | 第25-26页 |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第26-33页 |
·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第27-29页 |
·模型结果 | 第29-31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29页 |
·协整分析 | 第29-3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0-31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和国外农村金融政策介绍 | 第33-42页 |
·从金融抑制方面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 | 第33-35页 |
·金融抑制理论简述 | 第33-34页 |
·我国金融抑制现象 | 第34-35页 |
·从金融制度变迁来看我国农村经济 | 第35-37页 |
·金融制度变迁理论简述 | 第35页 |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状况 | 第35-37页 |
·国外农村金融政策比较和启示 | 第37-42页 |
·国外农村金融政策介绍 | 第37-40页 |
·国外农村金融政策的特点和启示 | 第40-42页 |
第5章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建议 | 第42-50页 |
·我国正式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 第42-44页 |
·实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 第42-43页 |
·重塑新型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 | 第43页 |
·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 | 第43-44页 |
·发展非正式金融的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非正式金融的存在条件 | 第44-45页 |
·发展非正规金融的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建立有利于农业金融的外部环境 | 第46-49页 |
·建立财政对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机制 | 第46-47页 |
·建立对农业金融的法律支持 | 第47-48页 |
·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政策性贷款的可抵押品 | 第48-49页 |
·扩展服务领域,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新 | 第49-50页 |
·加大对农业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 第49页 |
·加强农村电子汇兑建设步伐,增强吸储能力 | 第49页 |
·要提高员工素质和完善服务项目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