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孔子孝道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论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4页 |
一、农耕文明与孔子孝道的产生和发展 | 第14-20页 |
(一) 农耕文明是孔子孝道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第14-17页 |
1. 孔子孝道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必然产物 | 第14-15页 |
2. 孔子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 第15-17页 |
(二) 孔子孝道对农耕文明的影响 | 第17-20页 |
1. 孔子孝道对农耕文明的推动作用 | 第17-19页 |
2. 孔子孝道对农耕文明发展的消极作用 | 第19-20页 |
二、农耕文明与孔子孝道的理论内容 | 第20-47页 |
(一) 孔子孝道的内容与实质 | 第20-30页 |
1. 孝道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 第20-27页 |
2. 孔子孝道本质 | 第27-30页 |
(二) 孔子孝道与其他伦理范畴的关系 | 第30-39页 |
1. 孝与仁 | 第30-32页 |
2. 孝与礼 | 第32-33页 |
3. 孝与忠 | 第33-35页 |
4. 孝与悌 | 第35-36页 |
5. 孝与直 | 第36-38页 |
6. 孝与敬 | 第38-39页 |
(三) 孔子孝道的特点 | 第39-47页 |
1. 伦理化 | 第40-41页 |
2. 宗法性 | 第41-42页 |
3. 层次性 | 第42-43页 |
4. 自律性 | 第43-45页 |
5. 长期性 | 第45-47页 |
三、孔子孝道对现代孝道重构的启示 | 第47-50页 |
(一) 重构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 第47-48页 |
(二) 建立和谐孝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