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6页 |
·环戊酮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环戊酮合成工艺 | 第9-24页 |
·己二酸及其衍生物高温分解法 | 第9-11页 |
·N_2O 氧化环戊烯法 | 第11页 |
·环戊烯水合再脱氢法 | 第11-12页 |
·Wacker 催化氧化反应介绍 | 第12-18页 |
·采用 Wacker 催化体系合成环戊酮 | 第18-24页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24-25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6-28页 |
·原料及试剂来源 | 第26-27页 |
·主要仪器来源 | 第27-28页 |
·产品质量分析 | 第28-30页 |
·实验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8页 |
·校正因子计算及方法原理 | 第28-30页 |
·相关数据计算 | 第30页 |
·Wacker 催化体系环戊烯氧化制备环戊酮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Pd(CH_3COO)_2、HQ 和 FePc 环戊烯选择氧化实验 | 第31页 |
·钯盐和杂多酸体系环戊烯选择氧化实验 | 第31-32页 |
第三章 Wacker 催化氧化环戊烯制备环戊酮 | 第32-54页 |
·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反应条件的研究 | 第33-48页 |
·铜盐种类的影响 | 第33-34页 |
·钯盐种类的影响 | 第34-35页 |
·环戊烯和钯催化剂摩尔比的影响 | 第35-37页 |
·氯化铜和氯化钯摩尔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乙醇和水的质量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41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压力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6页 |
·盐酸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最佳条件稳定性试验及放大 | 第48-49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8-49页 |
·放大实验 | 第49页 |
·反应体系分离提纯 | 第49-51页 |
·常压蒸馏方式 | 第50页 |
·减压蒸馏 | 第50-51页 |
·催化剂的回收套用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酞菁铁及杂多酸体系的研究 | 第54-62页 |
·酞菁铁体系环戊烯选择氧化实验 | 第54-58页 |
·酞菁铁体系环戊烯选择氧化反应 | 第54页 |
·高氯酸加入量对反应影响 | 第54-55页 |
·苯醌加入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酞菁铁加入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十二烷基苯磺酸加入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酞菁铁体系小结 | 第58页 |
·钯盐和杂多酸体系 | 第58-62页 |
·合成杂多酸 H9PM06V6040 | 第58页 |
·氯化钯和杂多酸(HPA)催化环戊烯氧化反应 | 第58-59页 |
·Wacker 催化体系中加入杂多酸 | 第59-60页 |
·不同钯盐和杂多酸体系研究 | 第60页 |
·非均相体系研究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3页 |
·Pd-Cu 体系合成环戊酮 | 第62页 |
·酞菁铁环戊烯选择氧化实验 | 第62页 |
·钯盐和杂多酸环戊烯氧化实验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