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21页 |
·选题背景 | 第8-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评 | 第17-18页 |
·基本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改革的实践与评价 | 第21-41页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 | 第21-28页 |
·“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理想及其实践 | 第21-22页 |
·农村土地合作化的三个阶段 | 第22-23页 |
·人民公社制度的三个阶段 | 第23页 |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历程 | 第23-24页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模式设想 | 第24-26页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的改革试验 | 第26-28页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评价 | 第28-32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贡献 | 第28-30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实缺陷 | 第30-32页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改革的实践与评价 | 第32-41页 |
·主要做法与成效 | 第32-38页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8-41页 |
3.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迁及评价 | 第41-51页 |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变迁 | 第41-46页 |
·土地改革阶段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 第41页 |
·公社化运动阶段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 第41-42页 |
·人民公社制度阶段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 第42-43页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 第43-45页 |
·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过程中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 第45-46页 |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评价 | 第46-51页 |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演化途径 | 第46-48页 |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运行缺陷 | 第48-51页 |
4.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改革背景下微观经济组织再造 | 第51-59页 |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再造的必要性 | 第51-55页 |
·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 | 第51-53页 |
·农村社区经济组织再造的必要性 | 第53页 |
·农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再造的必要性 | 第53-55页 |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再造的基本思路 | 第55-59页 |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再造的基本原则 | 第55-57页 |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再造的基本定位 | 第57-59页 |
5. 农村社区经济组织的再造 | 第59-68页 |
·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社的基本做法及适用条件 | 第60-63页 |
·单纯土地入股型股份合作社 | 第60页 |
·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开发型股份合作社 | 第60-61页 |
·综合型股份合作社 | 第61-62页 |
·经营资产量化型股份合作社 | 第62页 |
·企业型社区股份合作社 | 第62-63页 |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及改进 | 第63-65页 |
·合理量化经营性资产与资源性资产 | 第63页 |
·促进股权结构实现多元化 | 第63-64页 |
·股份转向开放型和风险性 | 第64页 |
·分离企业功能和社区功能 | 第64-65页 |
·实现企业化管理和运作 | 第65页 |
·土地股份合作社再造的政策配套 | 第65-68页 |
·加快相关法制法规建设 | 第65-66页 |
·与产业规划及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 | 第66页 |
·构建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 | 第66页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66-67页 |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 第67-68页 |
6. 农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再造 | 第68-75页 |
·农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 | 第68-69页 |
·专业合作社的成本收益分析及问题 | 第69-73页 |
·专业合作社的交易费用分析 | 第69-70页 |
·专业合作社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0-71页 |
·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的改进 | 第71-73页 |
·专业合作社再造的配套措施 | 第73-75页 |
·加大政策倾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 第73页 |
·普及法律法规,加强相关知识培训 | 第73-74页 |
·切实加强专业合作社外部监督 | 第74页 |
·鼓励专业合作社走向实体经营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
读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