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沙四段—孔店组剥蚀厚度与原型盆地的恢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0前言 | 第9-15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 ·基本构造格架 | 第15-16页 |
| ·构造位置 | 第15页 |
| ·断裂特征 | 第15-16页 |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6-19页 |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19-23页 |
| 2 地层分布特征 | 第23-42页 |
| ·年代地层格架的确定 | 第23-25页 |
| ·地层分布特征与沉积速率的求取 | 第25-42页 |
| ·残余地层古厚度恢复原理 | 第25-26页 |
| ·残余厚度与原始厚度的恢复 | 第26-33页 |
| ·沙四段-孔店组构造层序及地层分布特征 | 第33-34页 |
| ·压实系数的计算 | 第34-37页 |
| ·各构造带压实系数比较以及与沉积的关系 | 第37-38页 |
| ·沉积速率的求取及分析 | 第38-42页 |
| 3 剥蚀厚度的恢复 | 第42-76页 |
| ·沉积波动方程分析法 | 第42-54页 |
| ·原理 | 第42-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49页 |
| ·应用实例 | 第49-52页 |
| ·波动旋回性分析 | 第52-54页 |
| ·沉积速率法 | 第54-59页 |
| ·原理 | 第54-55页 |
| ·实例应用 | 第55-59页 |
| ·邻近厚度比值法 | 第59-61页 |
| ·原理 | 第59-61页 |
| ·应用实例 | 第61页 |
| ·地层对比法 | 第61-63页 |
| ·原理 | 第61-62页 |
| ·实例应用 | 第62-63页 |
| ·优化孔隙度法 | 第63-72页 |
| ·理论依据 | 第63-64页 |
| ·原理与方法 | 第64-66页 |
| ·原始孔隙度的计算 | 第66-69页 |
| ·实例应用 | 第69-72页 |
| ·沙四段-孔店组剥蚀厚度恢复 | 第72-76页 |
| ·地层剥蚀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72-74页 |
| ·沙四段-孔店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 第74-76页 |
| 4 原型盆地的恢复 | 第76-83页 |
| ·孔店组-沙四段的原型盆地格局 | 第76-79页 |
| ·原型盆地沉积洼陷特征 | 第79-81页 |
| ·孔店组沉积洼陷及其沉积特征 | 第79-80页 |
| ·沙四段沉积洼陷及其沉积特征 | 第80-81页 |
| ·断层对地层沉积控制作用 | 第81-83页 |
| 5 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