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模式选择与合作研发网络动态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5-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背景及其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论文结构与关键技术问题 | 第21-24页 |
·论文结构 | 第21-24页 |
·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2 企业研发理论与合作研发网络理论综述 | 第25-36页 |
·企业研发的特征 | 第25-26页 |
·不确定性 | 第25页 |
·不可逆性 | 第25页 |
·竞争性 | 第25-26页 |
·研发类型简述 | 第26-27页 |
·研发模式理论综述 | 第27-31页 |
·企业研发模式发展演化 | 第27-29页 |
·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29-30页 |
·合作方式的选择 | 第30页 |
·研发模式的分类 | 第30-31页 |
·合作研发网络综述 | 第31-34页 |
·网络理论 | 第31-32页 |
·复杂网络理论 | 第32-33页 |
·协同学理论 | 第33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33-34页 |
·合作研发网络的特性 | 第34-35页 |
·资源互补性 | 第34页 |
·自组织性 | 第34-35页 |
·动态选择性 | 第35页 |
·平等互惠性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企业研发模式分类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52页 |
·企业典型的研发模式 | 第36-37页 |
·自主研发 | 第36页 |
·委托研发 | 第36页 |
·合作研发 | 第36-37页 |
·企业研发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简述 | 第37页 |
·企业学习能力分析 | 第37-43页 |
·企业学习能力的构成 | 第37-38页 |
·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 | 第38-39页 |
·学习能力影响研发模式选择的三个方面 | 第39-43页 |
·企业技术溢出水平分析 | 第43-51页 |
·技术溢出形成的根源 | 第43-45页 |
·合作研发中的知识外溢机制 | 第45-46页 |
·合作研发中的知识外溢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 | 第46-47页 |
·知识外溢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基于博弈的企业研发模式选择研究 | 第52-61页 |
·企业进行研发模式选择的原则与一般步骤 | 第52-53页 |
·企业研发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52-53页 |
·企业研发模式选择的一般步骤 | 第53页 |
·企业研发模式选择博弈分析 | 第53-58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53-54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54-57页 |
·对各模式选择的分析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技术溢出水平结论 | 第58-59页 |
·企业学习能力结论 | 第59-60页 |
·模型总结论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企业合作研发网络动态稳定性研究 | 第61-74页 |
·企业的需求函数模型 | 第62页 |
·完全信息下研发网络企业决策模型 | 第62-65页 |
·相互不合作模型 | 第62-63页 |
·相互合作模型 | 第63页 |
·单方合作模型 | 第63-64页 |
·完全信息下静态合作策略决策分析 | 第64-65页 |
·不完全信息下企业动态合作研发策略模型 | 第65-71页 |
·参与人策略类型博弈稳定性模型 | 第65-68页 |
·贴现因子博弈稳定性模型 | 第68-71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选择机制 | 第71页 |
·信任机制 | 第71-72页 |
·惩罚机制 | 第72页 |
·经济机制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