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9页 |
| 第一篇 高风速条件下的高度计风速反演算法研究 | 第9-45页 |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14页 |
| ·高度计风速反演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本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高度计风速反演的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 ·卫星高度计的介绍 | 第14-16页 |
| ·高度计的应用 | 第16-18页 |
| ·有关的几个概念 | 第18-21页 |
| ·标准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 | 第18-20页 |
| ·镜面反射理论 | 第20-21页 |
| ·镜面反射理论和风速反演 | 第21-23页 |
| 3 几种高度计风速反演算法的比较 | 第23-29页 |
| ·Brown 算法 | 第23-24页 |
| ·Chelton和McCabe 算法 | 第24页 |
| ·Goldhirsh和Dobson算法 | 第24页 |
| ·Chelton和Wentz算法 | 第24-25页 |
| ·Witter和Chelton算法 | 第25页 |
| ·Young算法 | 第25页 |
| ·Lefevre等的双参数算法 | 第25-26页 |
| ·Gourrion等的双参数算法 | 第26-27页 |
| ·总结 | 第27-29页 |
| 4 几种台风模式的比较 | 第29-32页 |
| ·Holland台风模式 | 第29-30页 |
| ·Depperman的Rankine涡旋风场模式 | 第30-31页 |
| ·角动量守恒模式 | 第31-32页 |
| 5 新的风速反演算法 | 第32-38页 |
| ·数据准备 | 第32-35页 |
| ·卫星高度计资料 | 第32页 |
| ·高风速资料 | 第32-35页 |
| ·本文的风速反演算法 | 第35-38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38-39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展望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附录 | 第42-45页 |
| 第二篇 渤海海区颗粒物的后向散射系数和光束散射系数统计模型研究 | 第45-73页 |
| 摘要 | 第45-46页 |
| Abstract | 第46-48页 |
| 1 引言 | 第48-50页 |
| ·水色遥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8页 |
| ·水色遥感研究的现状 | 第48-49页 |
| ·本篇研究内容 | 第49-50页 |
| 2 水色遥感的理论基础 | 第50-52页 |
| ·吸收系数 | 第50页 |
| ·散射系数 | 第50-52页 |
| 3 测量仪器与数据预处理 | 第52-58页 |
| ·9 通道吸收系数和衰减系数测量仪和测量数据的初步处理 | 第52-55页 |
| ·AC9 的基本性能参数 | 第52-53页 |
| ·AC9 的测量原理 | 第53-54页 |
| ·测量数据的初步处理 | 第54-55页 |
| ·6 通道后向散射仪(H56)和数据的初步处理 | 第55-58页 |
| ·H56 的基本性能参数 | 第55-56页 |
| ·H 56 的测量原理 | 第56-57页 |
| ·测量数据的初步处理 | 第57-58页 |
| 4 后向散射系数b_(bp)(λ) 与光束散射系数b_p(λ) 的统计关系 | 第58-67页 |
| ·后向散射系数和光束散射系数的关系(一) | 第60-63页 |
| ·后向散射系数和光束散射系数的关系(二) | 第63-67页 |
| 5、原因分析 | 第67-69页 |
| ·悬浮物浓度 | 第67-68页 |
| ·悬浮物种类 | 第68-69页 |
| 6 总结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