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Ⅰ 引言 | 第11-12页 |
Ⅱ 材料与方法 | 第12-18页 |
1 材料 | 第12页 |
2 方法 | 第12-18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根系水力提升作用测定 | 第12-14页 |
·实验装置的制作 | 第12页 |
·实验材料培养 | 第12-13页 |
·毛管水的测量与校正 | 第13页 |
·水力提升作用的测定 | 第13-14页 |
(1) 试验处理 | 第13页 |
(2) 取样 | 第13页 |
(3) 含水量测定 | 第13-14页 |
(4) 重水含量(δD值)测定 | 第14页 |
(5) 自由水(V_0)与束缚水(V_a) | 第14页 |
(6) 失水曲线 | 第14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抗旱性测定 | 第14-17页 |
·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 | 第14-15页 |
·实生苗抗旱生理指标测定 | 第15-17页 |
(1) 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根冠比 | 第15页 |
(2)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自然饱和亏(NWSD) | 第15页 |
(3) 脯氨酸含量 | 第15-16页 |
(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16页 |
(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16页 |
(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16页 |
(7) 丙二醛(MDA)含量 | 第16-17页 |
·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Ⅲ 结果分析 | 第18-35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根系水力提升作用 | 第18-21页 |
·自由水(V_0)与束缚水(V_a) | 第18页 |
·失水曲线 | 第18-19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19-20页 |
·下层根、上层根和叶片的含水量 | 第20页 |
·上层根、下层根和叶片的重水含量(δD值) | 第20-21页 |
·土壤的重水含量(δD值) | 第21页 |
·干旱胁迫条件下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抗旱性比较 | 第21-33页 |
·干旱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1-24页 |
(1) 干旱胁迫对苗高的影响 | 第21-22页 |
(2) 干旱胁迫对根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3) 干旱胁迫对根/冠比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 第24-25页 |
·叶片自然饱和亏(NWSD) | 第25-26页 |
·脯氨酸含量 | 第26-2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28-29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29-30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30-31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31-33页 |
·干旱胁迫对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33-35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33-34页 |
·隶属函数分析 | 第34-35页 |
Ⅳ 讨论 | 第35-40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根系水力提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束缚水、自由水、失水速率与保水力 | 第35页 |
·根系水力提升作用 | 第35-36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抗旱性差异比较 | 第36-40页 |
·幼苗生长与抗旱性 | 第37页 |
·叶片水分含量与抗旱性 | 第37页 |
·脯氨酸的渗透调节与抗旱性 | 第37-38页 |
·保护酶系统、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与抗旱性 | 第38-40页 |
Ⅴ 结论 | 第40-42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根系吸水──水力提升 | 第40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实生苗抗旱性 | 第40-42页 |
Ⅵ 文献综述 | 第42-49页 |
·植物水力提升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42-45页 |
·锦鸡儿属三种植物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45-47页 |
·展望 | 第47-49页 |
Ⅶ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