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凝血因子Ⅶ的分离纯化 | 第12-23页 |
1 材料 | 第12-14页 |
·原料 | 第12页 |
·仪器与器材 | 第12-13页 |
·试剂 | 第13-14页 |
2 方法 | 第14-19页 |
·试剂配制 | 第14-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19页 |
3 结果 | 第19-21页 |
·预处理 | 第19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19页 |
·Heparin 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 | 第19-20页 |
·SDS-PAGE鉴定结果 | 第20-21页 |
·凝血因子Ⅶ纯化相关数据分析处理 | 第21页 |
4 讨论 | 第21-23页 |
·原料 | 第21-22页 |
·层析介质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第23-40页 |
1 材料 | 第23-25页 |
·动物与细胞 | 第23页 |
·仪器与器材 | 第23-24页 |
·试剂 | 第24-25页 |
2 方法 | 第25-30页 |
·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 | 第26-27页 |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 第27-28页 |
·抗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抗体的性质鉴定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37页 |
·杂交瘤细胞的复苏 | 第30页 |
·培养上清中抗体滴度的检测 | 第30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 第30-31页 |
·抗体的制备 | 第31-32页 |
·抗体的性质鉴定 | 第32-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培养基和血清 | 第38页 |
·温度和CO_2浓度 | 第38页 |
·培养板和培养瓶 | 第38页 |
·生物污染 | 第38-39页 |
·动物的选择 | 第39页 |
·免疫抑制剂 | 第39页 |
·抗体的纯化 | 第39-40页 |
第三部分 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的研制 | 第40-52页 |
1 材料 | 第40-41页 |
·原料血浆 | 第40页 |
·仪器与器材 | 第40-41页 |
·试剂 | 第41页 |
2 方法 | 第41-45页 |
·试剂配制 | 第41-42页 |
·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 第42-43页 |
·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的制备 | 第43页 |
·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中相关指标的检测 | 第43-44页 |
·精密度 | 第44-45页 |
3 结果 | 第45-50页 |
·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的偶联及制备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 | 第45页 |
·自制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与原料血浆中所含凝血因子活性比较 | 第45页 |
·3 批次自制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的精密度 | 第45-48页 |
·自制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与同类进口产品的线性范围比较 | 第48页 |
·自制3批次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与同类进口产品对不同水平的凝血因子Ⅶ样品的检测结果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的选择 | 第50页 |
·凝血因子Ⅶ单克隆抗体与亲和胶的偶联 | 第50-51页 |
·凝血因子Ⅶ缺乏血浆的制备 | 第51页 |
·成本核算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文献综述 | 第57-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