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预算方案的国际机制研究及其国内应用前景
|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创新点 | 第10-11页 |
| ·各种减排义务分担方案 | 第11-18页 |
| ·气候公平原则 | 第11-12页 |
| ·温室气体减排方案 | 第12-15页 |
| ·碳预算方案的发展 | 第15-17页 |
| ·我国现有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及其不足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8-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 2 碳预算方案的量化分析 | 第21-27页 |
| ·碳预算总量的确定 | 第21-22页 |
| ·碳预算的分配 | 第22-24页 |
| ·碳预算使用的历史失衡及其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 3 碳预算方案的国际机制 | 第27-35页 |
| ·碳预算的平衡机制 | 第27-30页 |
| ·碳预算的转移支付机制 | 第30-32页 |
| ·资金的筹集与规模 | 第31-32页 |
| ·资金的管理和分配 | 第32页 |
| ·限额排放贸易机制 | 第32-33页 |
| ·“三可”机制与遵约机制 | 第33-35页 |
| 4 碳预算方案在中国的应用 | 第35-44页 |
| ·引入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 | 第36-38页 |
| ·理论基础 | 第36页 |
| ·实践基础 | 第36-38页 |
| ·引入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困难 | 第38-40页 |
| ·碳排放强度长效约束机制的初步设想 | 第40-44页 |
| 5 结论及不足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