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型下承式铁路应急抢修钢桁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分析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28页 |
| ·工程背景 | 第12页 |
| ·军用抢修梁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军用梁产生与发展 | 第12-13页 |
| ·六四型军用梁研制 | 第13页 |
| ·八七型军用梁研制 | 第13-14页 |
| ·军用梁研究工作现状 | 第14-15页 |
|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24页 |
| ·车桥系统振动模型研究特点 | 第15-16页 |
| ·欧洲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日本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工作 | 第18-19页 |
|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 ·中南大学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工作 | 第21-22页 |
| ·同济大学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 ·台湾地区研究工作 | 第23页 |
| ·其他高校研究工作 | 第23-24页 |
| ·国内外主要车桥分析理论异同 | 第2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附表国内外车桥系统分析模型对比 | 第25-28页 |
| 2 车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 | 第28-54页 |
| ·车辆桥梁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研究思路 | 第28页 |
| ·车辆子系统运动方程 | 第28-32页 |
| ·桥梁模型运动方程 | 第32-34页 |
|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33页 |
| ·模态综合技术(广义坐标模型) | 第33-34页 |
| ·桥梁运动方程荷载项 | 第34页 |
| ·轮轨接触关系及蠕滑力(率) | 第34-41页 |
|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计算 | 第34-35页 |
| ·轮轨接触坐标系的约定和坐标转换矩阵 | 第35-37页 |
| ·轮轨刚性蠕滑力(率)计算 | 第37-41页 |
| ·轮轨竖向密贴假定下轮对运动方程 | 第41-44页 |
| ·轮对运动受力分析 | 第41-42页 |
| ·轮对运动的虚位移方程建立 | 第42-43页 |
| ·轮对运动微分方程 | 第43-44页 |
| ·基于轮轨竖向密贴假定的车桥耦合方程 | 第44-47页 |
| ·车桥耦合单元 | 第44-46页 |
| ·车桥耦合方程建立 | 第46-47页 |
| ·基于轮轨法向Hertz接触的车桥耦合方程 | 第47-49页 |
| ·车桥系统振动方程的求解 | 第49-52页 |
| ·系统激励源的模拟 | 第52-54页 |
| 3 应急抢修梁自振特性分析 | 第54-68页 |
| ·工程背景简介 | 第54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54-61页 |
| ·桥梁设计基本参数 | 第54-55页 |
| ·加固设计基本参数 | 第55-56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59页 |
| ·模型的修改 | 第59-61页 |
| ·自振特性分析 | 第61-65页 |
| ·五种跨度抢修钢梁自振频率及振型特点 | 第61-6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5页 |
| ·加固方案自振特性计算 | 第65-67页 |
| ·加固方案自振频率计算结果 | 第66页 |
| ·加固方案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评定 | 第67-68页 |
| 4 穿式应急抢修钢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计算 | 第68-98页 |
| ·桥梁动力性能评定标准 | 第68-70页 |
| ·常用桥梁动力性能评定标准 | 第68-69页 |
| ·本文选用的桥梁动力性能评定标准 | 第69-70页 |
| ·计算条件 | 第70-74页 |
| ·桥梁与车辆计算参数 | 第70页 |
| ·轨道不平顺 | 第70-74页 |
| ·桥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 | 第74-87页 |
| ·跨度64m穿式应急抢修钢梁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74-76页 |
| ·跨度72m穿式应急抢修钢梁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76-78页 |
| ·跨度80m穿式应急抢修钢梁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78-80页 |
| ·跨度88m穿式应急抢修钢梁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80-82页 |
| ·跨度96m穿式应急抢修钢梁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82-84页 |
| ·跨度96m加固方案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 第84-87页 |
| ·桥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87-94页 |
| ·跨度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87-89页 |
| ·运行车速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89-90页 |
| ·列车编组形式对桥梁振动影响分析 | 第90-92页 |
| ·加固方案对桥梁振动影响分析 | 第92-93页 |
| ·轨道不平顺条件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93-94页 |
| ·穿式八七型应急抢修梁动力评定结果 | 第94-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 5 运行列车在应急抢修钢梁上的振动性能分析 | 第98-122页 |
| ·列车的振动性能评价标准 | 第98-101页 |
| ·列车运行安全性评判标准 | 第98-99页 |
| ·列车运行平稳性指标 | 第99-100页 |
| ·本文列车振动评定标准的选取 | 第100-101页 |
| ·列车通过八七型穿式应急抢修钢梁时动力响应计算 | 第101-111页 |
| ·列车通过64m跨度穿式抢修梁时动力响应 | 第101-103页 |
| ·列车通过72m跨度抢修梁时动力响应 | 第103-105页 |
| ·列车通过80m跨度抢修梁时动力响应 | 第105-106页 |
| ·列车通过88m跨度抢修梁时动力响应 | 第106-108页 |
| ·列车通过96m跨度抢修梁时动力响应 | 第108-109页 |
| ·列车通过96m跨度抢修梁(加固后)时动力响应 | 第109-111页 |
| ·列车通过穿式应急抢修钢梁时动力响应分析 | 第111-119页 |
| ·桥梁跨度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第111-112页 |
| ·运行车速对车辆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112-114页 |
| ·编组形式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第114-116页 |
| ·加固方案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 第116-118页 |
| ·轨道不平顺条件对车辆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118-119页 |
| ·车辆动力性能评价 | 第119-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 6 结论 | 第122-126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2-123页 |
| ·有待进一步完成的工作 | 第123-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30-13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