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文的工程背景 | 第11-12页 |
·地震对地下结构的破坏及震害特点 | 第12-14页 |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本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地震波动的有限元模拟 | 第19-37页 |
·波动方程法 | 第19-23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19-21页 |
·伪谱法 | 第21页 |
·有限元及谱元法 | 第21-22页 |
·边界元法 | 第22-23页 |
·模拟波动的有限元模型 | 第23-26页 |
·一致质量有限元模型 | 第23-25页 |
·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结点运动方程求解的时域数值积分方法 | 第26-27页 |
·人工边界 | 第27-37页 |
·多次透射人工边界 | 第29-32页 |
·人工边界的稳定问题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含软弱饱和土夹层场地中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 | 第37-49页 |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模拟 | 第38-40页 |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动力方程 | 第38-39页 |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动力方程的有限元分析列式 | 第39-40页 |
·单相弹性固体介质动力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模拟 | 第40-41页 |
·含软弱饱和土夹层场地中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 | 第41-49页 |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和弹性固体介质交界面上节点的动力反应表达式 | 第41-43页 |
·单相弹性固体介质1和2交界面上节点的动力反应表达式 | 第43-45页 |
·单相弹性固体介质1-单相弹性固体介质2-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交界点的动力反应表达式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地震波动输入方法、计算步骤及算例分析 | 第49-53页 |
·波场输入 | 第49-50页 |
·计算步骤 | 第50页 |
·算例分析 | 第50-53页 |
第五章 软弱夹层的厚度、埋深、性质与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关系研究 | 第53-97页 |
·模型选取 | 第53-54页 |
·计算区域与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材料参数与地震波输入 | 第54页 |
·软弱夹层厚度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54-73页 |
·P波入射情况 | 第55-60页 |
·SV波入射情况 | 第60-65页 |
·入射波频率改变的情况 | 第65-73页 |
·软弱夹层埋深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73-84页 |
·P波入射情况 | 第73-79页 |
·SV波入射情况 | 第79-84页 |
·软弱夹层土的性质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动响应的影响 | 第84-97页 |
·P波入射情况 | 第85-90页 |
·SV波入射情况 | 第90-97页 |
第六章 减少软弱夹层震害措施研究 | 第97-131页 |
·地铁车站埋深与软弱夹层震害关系的研究 | 第98-109页 |
·P波入射情况 | 第98-104页 |
·SV波入射情况 | 第104-109页 |
·地铁车站结构形式与软弱夹层震害关系的研究 | 第109-119页 |
·P波入射情况 | 第109-115页 |
·SV波入射情况 | 第115-119页 |
·地铁车站结构材料与软弱夹层震害关系的研究 | 第119-131页 |
·P波入射情况 | 第120-125页 |
·SV波入射情况 | 第125-131页 |
第七章 结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31-133页 |
·结论 | 第131-13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7页 |
作者简历 | 第137-14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