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1页 |
·纳米氧化物 | 第17-18页 |
·纳米材料的简介 | 第17页 |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7-18页 |
·纳米稀土氧化物 | 第18-26页 |
·稀土元素的基本性质 | 第18页 |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技术及现状 | 第18-25页 |
·固相法 | 第18-19页 |
·液相法 | 第19-21页 |
·气相法 | 第21-25页 |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应用 | 第25-26页 |
·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 | 第26-28页 |
·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7-28页 |
·辐射简介 | 第28-38页 |
·辐射在物质中的吸收机理 | 第29-35页 |
·X射线和γ-射线 | 第29-32页 |
·中子辐射 | 第32-33页 |
·材料吸收性能的影晌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辐射防护原则 | 第35页 |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 第35页 |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 第35页 |
·个人剂量限制 | 第35页 |
·现有辐射防护材料及其性能评述 | 第35-38页 |
·单质防护材料 | 第36页 |
·混凝土 | 第36页 |
·铅橡胶 | 第36页 |
·防辐射无机铅玻璃 | 第36-37页 |
·防辐射有机铅玻璃 | 第37页 |
·玻璃钢类复合防护材料 | 第37页 |
·防辐射胶状液体玻璃 | 第37-38页 |
·防辐射建筑材料 | 第38页 |
·中子辐射防护材料 | 第3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39-41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共沉淀-喷雾干燥结合法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间复合氧化物的研究 | 第39页 |
·纳米Gd_2O_3/NBR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39-40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41页 |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41-42页 |
·试样制备 | 第42-45页 |
·共沉淀-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 | 第42页 |
·Sm/Gd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42页 |
·Gd_2O_3/NBR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2-43页 |
·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4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3页 |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43-44页 |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44页 |
·热失重分析(TGA) | 第44页 |
·防辐射性能测试 | 第44页 |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75页 |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45-67页 |
·共沉淀-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Gd_2O_3 | 第45-55页 |
·前驱体及煅烧产物的XRD分析 | 第45-48页 |
·前驱体的TGA分析 | 第48-50页 |
·产物的形态分析 | 第50-55页 |
·稀土La、Ce、Sm的纳米无机物颗粒的制备 | 第55-65页 |
·稀土La的纳米无机物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55-58页 |
·稀土Ce的纳米无机物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58-61页 |
·稀土Sm的纳米无机物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61-65页 |
·稀土Sm/Gd复合氧化物的研究 | 第65-67页 |
·纳米Gd_2O_3/N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67-75页 |
·简单共混法 | 第68-70页 |
·胶乳絮凝法 | 第70-7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7-89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