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17-18页 |
| ·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结论及创新 | 第18-38页 |
| ·投资者风险态度实证研究 | 第18-24页 |
| ·交易者市场到达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6页 |
| ·熊市与牛市阶段波动性——交易量相互关系研究 | 第26-29页 |
| ·熊市与牛市阶段收益离差的信息含量 | 第29-32页 |
| ·信息性交易概率(PIN)的估计方法探讨 | 第32-35页 |
| ·不同类型知情者信息性交易比例 | 第35-38页 |
| 第二章 投资者风险态度实证研究 | 第38-61页 |
| ·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 ·流动性指标的选择 | 第38页 |
| ·波动性指标的选择 | 第38-39页 |
| ·投资者交易行为指标的选择 | 第39页 |
| ·风险类型指标的选择 | 第39页 |
| ·研究假设 | 第39-41页 |
| ·模型与方法 | 第41-44页 |
| ·非流动性代理变量的选择 | 第41-42页 |
| ·波动性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 ·价差分解模型 | 第43-44页 |
|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44-45页 |
| ·交易者流动性风险态度 | 第45-52页 |
| ·构造非流动性代理变量 | 第45-47页 |
| ·流动性风险态度 | 第47-52页 |
| ·交易者波动性风险态度 | 第52-57页 |
| ·波动性水平风险态度 | 第52-54页 |
| ·波动性水平变化风险态度 | 第54-57页 |
| ·交易者调整价差、深度的原因分析 | 第57-61页 |
| 第三章 交易者市场到达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61-77页 |
| ·模型与方法 | 第61-64页 |
| ·EKOP(1996)模型 | 第61-63页 |
| ·扩展EKOP 模型 | 第63-64页 |
|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64-69页 |
| ·投资者到达率 | 第64-65页 |
| ·宏观市场变量 | 第65-66页 |
| ·微观市场变量 | 第66-69页 |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 ·信息性交易概率 | 第69页 |
| ·宏观市场变量对交易者到达率的影响 | 第69-73页 |
| ·微观市场变量对交易者到达率的影响 | 第73-77页 |
| 第四章 熊市与牛市阶段波动性——交易量相互关系研究 | 第77-89页 |
| ·模型与方法 | 第77-79页 |
| ·Hasbrouck(1991)模型 | 第77-78页 |
| ·Dufour and Engle(2000)模型 | 第78页 |
| ·波动性——交易量模型 | 第78-79页 |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79页 |
|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79-81页 |
| ·实证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 ·熊市与牛市久期统计数据比较 | 第81-83页 |
| ·波动性——交易量模型的估计 | 第83-86页 |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86-89页 |
| 第五章 熊市与牛市阶段收益离差的信息含量 | 第89-110页 |
| ·模型与方法 | 第89-93页 |
| ·ARCH 族模型 | 第89-91页 |
| ·横截面离差定义及预期收益离差模型 | 第91-93页 |
|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93-95页 |
| ·实证结果与讨论 | 第95-110页 |
| ·横截面离差计算 | 第95-99页 |
| ·组合收益离差模型 | 第99-106页 |
| ·个股收益离差模型 | 第106-110页 |
| 第六章 信息性交易概率(PIN)的估计方法探讨 | 第110-123页 |
| ·扩展EKOP模型 | 第110-113页 |
|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113-114页 |
| ·从知情者与非知情者收益的角度检验模型优劣 | 第114-120页 |
| ·从公告前后信息性交易概率差异的角度检验模型优劣 | 第120-123页 |
| 第七章 不同类型知情者信息性交易比例 | 第123-136页 |
| ·研究问题引入 | 第123页 |
| ·模型与方法 | 第123-126页 |
|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第126-129页 |
| ·实证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6页 |
| ·信息性交易、噪声及其相关性比例 | 第129-130页 |
| ·不同类型知情者的信息性交易比例 | 第130-136页 |
| 结论 | 第136-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5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5-157页 |
| 致谢 | 第157-1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