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1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7-8页 |
·研究的方法和独创性 | 第8-9页 |
·概念说明 | 第9-11页 |
·金融的脆弱性和银行的脆弱性 | 第9页 |
·银行危机 | 第9-11页 |
第二章 理论和经验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宏观角度下的西方有关银行脆弱性的一般理论 | 第11-14页 |
·制度性的银行危机 | 第11页 |
·经济周期导致的经济危机 | 第11页 |
·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的假说 | 第11-12页 |
·从金融史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危机 | 第12-13页 |
·货币政策失误理论 | 第13页 |
·银行体系关键论 | 第13页 |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推理 | 第13-14页 |
·微观角度下的西方有关银行脆弱性的一般理论 | 第14-16页 |
·银行挤兑模型 | 第14-15页 |
·信息非均衡理论 | 第15-16页 |
·不对称信息理论 | 第15页 |
·契约不完全理论 | 第15-16页 |
·对国内外有关银行脆弱性的文献评述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银行脆弱性预警指标的选取 | 第18-23页 |
·国内外对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18页 |
·国内银行脆弱性指标的选取 | 第18-19页 |
·宏观经济层面的预警指标分析 | 第19-23页 |
·宏观经济指标 | 第19-21页 |
·金融市场指标 | 第21-22页 |
·银行金融指标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银行脆弱性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23-32页 |
·因子分析方法的介绍 | 第23-24页 |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银行脆弱性指数 | 第24-29页 |
·数据输入和检验 | 第24页 |
·因子分析过程 | 第24-29页 |
·实证结果的分析与经验检验 | 第29-32页 |
第五章 银行脆弱性到银行危机过程——案例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倒闭分析 | 第32-37页 |
·案例介绍 | 第32-33页 |
·海南发展银行关闭的成因分析 | 第33-35页 |
·资本负债比例失调和不良资产过多 | 第33页 |
·兼并信用社带来的并购风险被低估 | 第33页 |
·违规操作和忽视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 第33-34页 |
·政企不分和行政手段严重干预了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 | 第34页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制度的缺失 | 第34-35页 |
·海南发展银行事件的启示 | 第35-37页 |
·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依据自身的实力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 第35页 |
·政企分开下让商业银行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 第35页 |
·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 第35页 |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5-37页 |
第六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应对:构建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和完善制度建设 | 第37-46页 |
·构建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 | 第37-40页 |
·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的内涵 | 第37-38页 |
·银行脆弱性预警系统的构建思路 | 第38-40页 |
·针对银行脆弱性问题并加强完善制度建设 | 第40-44页 |
·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 | 第40页 |
·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 | 第40-41页 |
·充分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并完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1-42页 |
·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 | 第42-44页 |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